杭白菊
2013/12/20 10:57: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初冬時節,在滑縣城關鎮東孔莊村百余畝種滿杭白菊的土地上,希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希齋面露笑容地說:“今年收成不錯,這120畝杭白貢菊收獲后每畝可以收入10000元,刨去每畝3000元成本,能賺6000多元呢!”
不僅是杭白菊,在希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的318畝土地上,還生機勃勃地長著80畝蜀葵、50畝薄荷、38畝板藍根、30畝苗木花卉等。現在,希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花卉、種子、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濟實體。
“這藥材種植一定不簡單吧?是不是特麻煩?”
“人們都想復雜了,其實藥材種植并不麻煩,因為藥材本身就防蟲。就拿這杭白菊來說,每年只用打兩遍營養藥、澆一遍水就行。杭白菊是宿根,只需在每年春季淘根后再種就行,淘下來的根還能賣錢,也不會浪費。”楊希齋給記者介紹。
“那你這一年與種植傳統糧食作物相比,收入咋樣?”
“這318畝藥材、苗木花卉今年預計總收入近265萬元,比種傳統糧食作物每畝增收5倍以上呢!”43歲的楊希齋笑呵呵地算起了經濟賬,“下一步俺還打算再種300畝地,大干一場呢!”
“這杭白菊銷路好嗎?”“好銷,剛采摘下來的杭白菊主要是做茶葉,剩下的可以做藥材,銷路很好,不用發愁。”
“這附近村民有種植的嗎?”“現在有一部分群眾有這方面的意愿,我們也打算在現有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建立‘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對農戶實行統一計劃、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培訓、統一購銷的‘五統一’管理。”
“通過合作社帶動農戶發展,不但能夠提高各農戶種植技能水平、產品質量和數量,也能促進農民增收、合作社增效,最終實行合作社和農戶雙贏……”談起未來發展計劃,楊希齋臉上充滿了希望。記者:崔曉利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安陽日報 時間:201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