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歷史榮光
萇家拳是滎陽土生土長的文化遺產,與少林拳、太極拳并稱為中原“三大拳派”,歷史上被冠以“大中至正之學”的尊稱。清朝乾隆年間,汜水縣萇村(現屬滎陽)萇乃周,苦習搏擊之術,精研各派,博采眾長,集易理、醫理、拳理之大成,熔內氣、外形、技法于一爐,創立了名震江湖的萇家拳派。
萇家拳創立近三百年來,名手輩出,除滎陽外,鞏義、新密、新鄭、開封、安陽,以及香港、臺灣、陜西、福建等地也有萇家拳傳人,美國等國家也有萇家拳流派。2007年2月,萇家拳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市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由于多種原因,大眾對萇家拳知之甚少,與少林拳、太極拳的發展不能相提并論,萇家拳處于瀕臨失傳的境地。
薪火相傳
為了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文化遺產,把萇家拳發揚光大,滎陽市教體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實大文化戰略,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普及萇家拳,啟動了“萇家拳走進中小學”工程。
為了盡快推廣萇家拳,經教體局黨委研究,決定在2008年暑假期間舉行萇家拳教師培訓班。2008年7月16日,滎陽市教育體育局與滎陽市萇家拳研究會聯合,在鄭州市二七區櫻桃溝舉辦了滎陽市萇家拳教師培訓班,我市近80位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了訓練。滎陽市萇家拳研究會秘書長陳萬卿為學員們講了第一堂理論課,就萇家拳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的大文化戰略、萇家拳研究會為發展弘揚萇家拳所進行的各方面工作作了介紹,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對萇家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萇家拳研究會副會長陳萬里、萇家拳第九代直系傳人萇名甲、萇家拳優秀傳人陳研騰等三位教練為全體學員演練了萇家拳中的優秀拳路:青龍出海拳、羅漢拳、引戰拳……在為期一周的封閉性訓練中,學員們學習了隊列操練、基本功、普及套路等,并著重學習了萇家拳的基本拳法——青龍出海,為在滎陽市中小學推廣普及萇家拳,弘揚和發展武術文化奠定了基礎。
學校普及
2008年秋季開學后,教體局將萇家拳作為體育課地方課程納入中小學生的學習范圍,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面開展了萇家拳教學普及工作。全市14個鄉鎮、街道的中小學校和市直15所中小學校充分利用課外活動、課間操、體育課開展了學習培訓,參與人數達6萬余人。在普及過程中,從萇家拳悠久的歷史入手,向學生講解萇家拳的來歷,使學生充分了解萇家拳這一文化瑰寶。為方便廣大教師教學和中小學生的學習,教體局組織編印了《青龍出海簡譜》,為每句口訣都配置了圖例,詳細講解動作要領,并將青龍出海的一招一式制作成視頻,上傳到滎陽教育信息網上,供學員隨時點擊。同時市教體局還聯合萇家拳研究會,組織萇家拳優秀傳人到各中小學校進行指導,規范教師和學生的動作,傳授練功秘訣,一股練習、普及萇家拳的熱潮在全市各中小學校洶涌澎湃。
風云再起
為了進一步推進萇家拳普及工作,教體局決定精心籌備舉辦中小學生萇家拳展示大賽,印發了《關于舉辦2008年滎陽市中小學生萇家拳展示大賽的通知》(滎教體【2008】163號),制訂了萇家拳展示大賽規程和詳細的參賽報名辦法、評分規則等。各學校對此次比賽高度重視,精心挑選人員,加緊練習。
12月12日,我市在體育館舉行了2008年滎陽市中小學生萇家拳展示大賽。鄭州市體育局副局長陳來安、鄭州市武術協會秘書長李偉及我市教體局、滎陽萇家拳研究會等有關人員觀摩了比賽。全市各鄉鎮、市直學校的27支代表隊,1500余名學生參加了萇家拳——《青龍出海》展示賽。參賽選手在雄渾激揚的樂曲中虎步龍行,英姿颯爽,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學生的精神風貌和萇家拳的獨特魅力,臺下觀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經過評委們打分,小學、初中、高中、鄉鎮共評選出一等獎四名,同時教體局還對在普及推廣萇家拳過程中涌現出來的55名優秀輔導員給予表彰。
再創輝煌
隨著青龍出海二十四式在全市中小學的普及,萇家拳在我市的推廣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教體局計劃充分利用滎陽中專、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體育館等場所舉辦培訓班,通過各種形式普及推廣萇家拳,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和傳承,開展推動滎陽市經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把萇家拳發揚光大,像少林拳和太極拳一樣沖出河南,走向世界。 (原標題:風云再起萇家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