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南陽內鄉縣衙:一座內鄉衙 半部官文化

2012/6/20 17:45:41 點擊數: 【字體:


    秦滅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此后兩千多年中,縣始終是封建政權的基層單位。但清朝滅亡還不到一百年,古縣衙竟然也難覓蹤影了。地處伏牛山南麓的內鄉縣,卻把縣衙基本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北京的專家們千里迢迢趕到這偏遠小縣,在這里打量著歷史的背影,譽之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
    
     “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盛名之下,各色人等紛至沓來,想從這個窗口回望我們陌生而又熟悉的縣衙,品味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官文化。
      
    獠牙之門 猙獰可怖
    
    冬日的早晨,記者站在了大名鼎鼎的內鄉縣衙門口。縣衙坐北朝南,古色古香,庭院深深,飛檐翹角的房屋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清晨的太陽從東邊照過來,向陽的屋脊上灑滿了溫暖的陽光,而背陰的地方青磚灰瓦地依然幽暗陰冷。明暗冷暖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很古典的、立體感極強的畫面。
    
    說起縣衙,真不算陌生,古代沒有鄉一級政權機構,縣衙是最接近黎民百姓的政府機關。在《七品芝麻官》、《十五貫》、《卷席筒》、《蘇三起解》等影視戲劇中,見識過不少大老爺升堂問案的場面,所以站在縣衙門口,我有幾分親切感,也有幾分好奇心。
   
    或許是因為我來得太早了,衙門口行人寥寥,喊冤鼓旁邊,工作人員老王靜靜地清掃著地面。喊冤鼓被柵欄圈著,完全成了景觀,我很想敲幾下找找感覺,可踮著腳伸長了胳膊也夠不著。老王過來攔住我:“這鼓不能隨便敲的,過去沒事亂敲要挨板子的。”棄了大鼓,我拿出手機,聯系“衙門”里現如今的“官兒”———縣衙博物館副館長徐新華,熱情的徐館長馬上“擺駕出迎”。老徐是這個博物館最早的倡建者之一,對縣衙潛心研究多年。
     
    衙門衙門,一衙之門先要看個仔細。縣衙大門面闊三間,中間是明間過道,黑漆大門上,一個猙獰的獸頭門環格外引人注目,據說各級衙門的大門上都有這樣一個門環,就連故宮龍頭朱漆大門上的獸頭門環也同樣猙獰可怖。獸頭不美也不祥和,古代大大小小的官兒為什么格外偏愛這“動物兇猛”?徐新華說,實際上,衙門的“衙”通牙齒的“牙”,原意是指帶有獠牙的門。在尚武的唐朝,衙門和牙門通用,而到了斯文的宋朝,人們逐漸不知道牙門為何物了,但門上猙獰的獸頭卻保留了下來。在古代,衙門是官府和權勢的象征,猙獰的獸頭體現了政權的強制性特征,說白了,就是用這個嚇唬老百姓,制造森嚴壓抑的氣氛,讓老百姓望而生畏。門房的東間前置喊冤鼓,供百姓擊鼓鳴冤之用;西間前有兩通石碑,分別刻著“誣告加三等”、“越訴笞五十”字樣。越訴就是越級告狀的意思,在古代這是影響縣官政績的事兒,所以大老爺在衙門口立下石碑,明文規定越訴要打50下屁股。
      
    古代有俗話說:“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當時人們在走進衙門時總是很猶豫,這里是人們不得不依靠的國家機構,可里面又隱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黑暗和齷齪。別的不說,就是打板子時這板子的輕重差別可就大了。有記載說,在內鄉縣衙大堂上,時常有人被板子活活打死。過去人說“天下衙門深似海”,不光說的是衙門規模大房子多,更是說里面人精多,門道多,竅門多。
    
    現如今的內鄉縣衙也是“無錢別進來”。因為這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縣衙,又是全國第一家衙門博物館,進這個門要30元錢的門票。(圖1)即便如此,這里還是人流不斷,除去手持各種“條子”免費的,博物館每年的門票收入還有一二百萬元,在內鄉這樣的山區縣,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在內鄉縣衙走了一圈,最讓我感到別扭的,是儀門;最讓我慶幸沒生在古代的,是大堂。
   
    在縣衙轉悠,明顯感覺到門多,過一道門又一道門,讓人感嘆庭院深深深幾許。儀門是進了衙門后的第二道正門,這個建筑沒別的用途,唯一的用途就是在大門和大堂之間多設一道門。
   
    儀門,取“有儀可象”之義,是一道禮儀之門。門修得很寬敞,但好好的門平時緊閉著,不讓人走。從此經過要走兩邊低矮的便門,并且兩邊的便門很不相同。西側的便門稱“鬼門”,也叫“死門”。“死門”平時關閉不開,只有在處決死刑犯前,才打開這個門,把死刑犯從這個門里拉出去行刑。因此舊時處決犯人也叫“出西門”,有上西天之意。東側的便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2004-11-16 作者: 姚偉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