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多么好的對聯啊!上聯是講為官之道,并且告誡地方官員要把自己的榮辱得失即官的升遷,看得淡一些,要為地方造福;下聯是說以百姓為天,愛民如身。這副對聯最核心的是上聯的“勿說一官無用”以及下聯的“莫道百姓可欺”,提醒當官的要為百姓謀利益,不要欺壓百姓。
1995年6月8日,時為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視察內鄉縣衙時,高度評價了這副對聯中闡述的官與民的辯證關系。
2002年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河南南陽市視察得知這副對聯時,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并指示中央辦公廳負責查考此聯出自何時何地何人之手。
經考證,這是清康熙年間知縣高以永(今浙江嘉興人)在內鄉任職九年間所撰寫的對聯。康熙十九年(1680年),高以永任內鄉知縣時,縣內地多荒蕪,高以永即問民疾苦,“令其廣開墾,植農桑,流民四處返回,開地40余頃。在事數年,溫厚和平為治務,慈祥之聲傳聞遐邇”。(《內鄉通考》說,高以永善詩,曾寫過許多體察民情的詩文。升遷離任后,百姓立“德政”“去思”二碑于儀門前。)
“愛民”思想的對聯就像縣衙的一條中軸線
內鄉縣衙中“愛民”的對聯不少,在今天極有現實意義。這類對聯有以下六副。
之一:治菊潭,一柱擎天頭勢重;愛酈民,十年踏地腳跟牢。(大門對聯)
菊潭,酈,古指內鄉;天、地、柱分指天子、百姓、地方官。上聯是說,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的重托,下系百姓安樂,重任在肩就如同一柱擎天一樣;下聯是說,地方官要愛民如身,腳踏實地勤政為民。
之二: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大堂對聯)
之三:寬一分,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縣丞衙大門對聯)
之四:與百姓有緣,才來此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主簿衙大門對聯)
之五:法規有度天心順;官吏無私民意安。(典吏衙大廳對聯)
之六:報國當存清政志;為民可效廉明臣。(典吏衙正廳對聯)
這些對聯的愛民是具體的,要求當官的不要欺民、負民,要寬民、要無私,不要拿百姓一文錢。這些對聯張掛的地方是大門、大堂、縣丞衙、主簿衙、典吏衙等主要建筑上。再加上三堂的對聯,可見內鄉縣衙對聯的“愛民”思想就像這座縣衙的一條中軸線,從頭(大廳)貫穿到底(三堂)!
執政要為民生國計著想,執法要依法治罪摒私情
內鄉縣衙對聯的另一內容是講執政和執法之道,“愛民”是總的思想和基礎,而執政和執法則是當官的主要職責。先看執政的一副對聯和兩個匾。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上聯是說,為官從政,不要夸夸其談,必須時時反身自省,廉潔奉公,勤政愛民;下聯是說,作為地方官,一定要有全局觀念,每做一件事都要從大局出發,以大局為重,考慮每一個問題,都要想到百姓的需要和國家的利益。1995年4月,著名歷史學家胡繩來內鄉視察就摘錄這聯中的兩句組成一聯,即“為政不在言多,當官務持大體”。
還有三個匾也是講執政的,一是三堂的前檐置匾“清慎勤”;二是縣丞衙的橫匾“勤補拙”;三是“琴治堂”,懸掛在二堂。
“清、慎、勤”是警戒為官者要做到清正廉潔,謹慎處事,勤于政務。
“琴治堂”中有一典故。說的是孔子的一個叫密子賤的弟子,在單父(今山東省境內)任縣令時,身不下堂,彈鳴琴,把單父治理得很好。后任縣令巫馬期,勤于政務,披星戴月同樣把單父治理得很好,但顯得很勞累。巫馬期問密子賤何故,密子賤答,我主要用人,你主要出力。出力者勞累,用人者當然安逸。后人就用“鳴琴而治”稱頌縣官知人善任,政簡刑輕。
執法的對聯有以下四副和一個匾。
之一:按律量刑昭天理;依法治罪摒私情。(刑房)
按照法律定罪量刑就能使人明白天理所在,依據法律懲治犯罪,一定要拋棄私人的感情。
之二: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唯輕。(二堂)
上聯是說,為官者在執法中,要不分親疏遠近,不徇私情,做到公正執法;下聯的意思是,對舉報者的獎勵要重,哪怕對那些該獎或不該獎的拿不準的人,也應重獎;相反,要處罰時,對那些證據不足,一時還不能查明真相的疑犯,一定要從輕處理,留有余地,以免冤枉好人。
之三:法規有度天心順;官吏無私民意安。(典吏衙大門)
之四:報國當存清政志;為民可效廉明臣。(典吏衙正廳)
此兩聯言簡意明,表明了為官者公正執法,順乎民心,清正廉明的愿望。
大堂后面,與二堂相對的屏門的上方有一醒目的橫匾,上書“天理、國法、人情”。這是章炳燾任內鄉知縣時題寫的。“天理”指良心,“國法”指國家的法律,“人情”指民情、民意。審案的結果一定要伸張正義,執行國法,合乎人情。
舊時凡遇重大案件都在二堂預審,待弄明案情后方可到大堂公開審理,而一般戶婚田土等民事案件亦多在二堂調解。知縣在二堂審案時舉目可見此匾,到大堂審案時從此經過,久而久之“天理、國法、人情”便成了知縣辦案的綱領。
各行其職,各負其責的辦事機構
六房是縣衙的辦事機構,為了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職責,在“各房”都有對聯懸掛于門前。其中刑房已經寫了,現將其他五房寫于后。
選官擢吏賢而舉;
考政核績廉以衡。(吏房)
吏房是管官吏選拔,相當于今天的組織部、人事處。這副對聯是說,選拔官吏,提升官職要注重德才,考核政績要以廉潔為衡量的標準。
編戶方田勤并慎;
征賦斂財公亦平。(戶房)
戶房是管戶口、管田畝、財政、賦稅,相當于今天的公安局、財政局、土地局、稅務局等。這副對聯是說編造戶口,丈量田畝,要勤懇謹慎,一絲不茍;征收賦稅,收斂財物,要公平合理。
倡禮興學崇孔孟;
制章定典尚蕭曹。(禮房)
禮房管科舉、學校、禮儀、節慶、祭禮等事,相當于今天的教育部、文化局等。
厲兵秣馬備不懈;
枕戈待旦防未然。(兵房)
兵房管兵事、民壯、考試武舉,驛傳等事,相當于今天的縣人武部。此聯嵌入了兩個成語。上聯為磨快兵器,喂飽戰馬,做到常備不懈;下聯為頭枕武器,等待天明,是為了防患于未然。
鳩工庀材精營選;
通路開渠細耕耘。(工房)
工房管城池,衙門、倉庫、水利、道路等工程的營造等事,相當于今天的水利局、交通局、基建局等。上聯鳩,作“聚焦”講,庀為“具備”講,意為召集工匠、備齊材料,精心施工,營造工程;下聯為筑路、開渠,要像耕耘土地那樣精耕細作。
內鄉縣衙的對聯,不僅對仗工整,平仄有致;而且概括力強,含意深遠,發人深思。這些匾聯也的確起到了一些作用,內鄉縣令(或知縣)中出了不少的“清官”,如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明代的史惟一、胡裕;清代的高以永、章炳燾等等。(原標題:內鄉縣衙的匾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