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北京和鄭州分別傳來喜訊:固始縣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正式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該縣編寫整理的漢民族長篇敘事詩《郭丁香》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固始縣依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狠抓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綻放的嬌艷的“報春花”。
近年來,固始縣在國家文化產業體制改革政策指導下,堅持多元啟動、多輪驅動,實施文化藝術產業大開發戰略。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文化藝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固始縣推進文化藝術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大力實施書畫古玩、廣電傳媒、人文旅游和工藝制品等10余項文化藝術產業開發戰略。固始柳編工藝品,把傳統手工業技術和現代高科技結合起來,研制開發的新產品有12800多個,年生產能力3000萬套,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86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并多次在國家、省輕工工藝產品展銷會上榮獲金獎,固始也因此享有“中國柳編之鄉”的美稱。
圍繞打響“唐人故里·閩臺祖地”品牌,該縣堅持“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的指導思想,做大做強根親文化。該縣繼2008年10月成功舉辦“固始與閩臺淵源關系研討會”之后,把2009年確定為“根親文化年”和“招商引資年”,努力借助尋根文化,發展“尋根經濟”。近年來,該縣依托尋根文化、人文歷史、影視城建設、茶產業開發等項目,累計與投資者簽約244個項目,融資金額高達7.91億元,極大地提升了固始縣域經濟軟實力。
依托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厚重的人文歷史資源,該縣大力發展生態游、農家游、尋根游、茶文化游、佛文化游和紅色游,努力推出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精品旅游文化項目,全力打造固始生態山水旅游名城。該縣以陳淋子鎮九華山風景區為代表的文化旅游項目連續三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化旅游項目。近年來,該縣文化旅游業蓬勃發展,縣內外游客年均達到8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在1.65億元以上,文化旅游業成為固始縣域經濟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原標題:信陽固始縣:中國柳編之鄉再揚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