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2013/4/19 9:27:27 點擊數: 【字體: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雖年近八旬,但王素花眼能穿針、手能引線。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繡品古樸典雅,生動逼真,富有鮮明的立體感和濃厚的民間色彩。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飛針走線,神繡異彩,汴繡藝術精靈騰飛。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上繃子四面拉力均衡,松緊度適中,平直無褶皺。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描圖必須按圖稿描繪,線條流暢,保留原畫精神,無漏筆,無滲透。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王素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刺繡工人,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繡制完成后要經過嚴格把關,線頭修剪齊整,不起毛,不拋起,達到產品質量要求。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裝裱要求嚴格,上漿均勻,厚薄一致,水分適中,托紙平整。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繡畫《洛神賦》局部

  開封汴繡,宮廷里走出的藝術珍品

  仲春時節,記者來到開封市東郊清水河畔,造訪汴繡大師王素花的宋繡博物館。年近八旬的王素花,眼不花能穿針,手不抖能引線,精神矍鑠,笑聲朗朗。

  這雙在繡布上飛舞了60余年的巧手,并沒有留下太多歲月的痕跡。老人笑說:“我這雙手是汴繡賜給我的,我覺得自己就是為汴繡而生的。”

  “女紅之巧,十指春風,迥不可及”。若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領會明代屠隆《考般余事》中對繡女的這般描述。這纖纖巧手織就的不只是山水花鳥,更是民族的靈性,千年的歷史。

  “繡繃花鳥逐時新,活色生香可奪真,近世寫生誰好手,熙荃畫意屬針神”。北宋時的這首詩,贊美的就是當時皇城汴梁繡品之精美、繡藝之精湛。

  汴繡亦稱宋繡、宮廷繡,源于開封,與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合稱為中國五大名繡。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800多年前的北宋,刺繡就十分興盛,汴京城中,“錦繡之衣,結束不常,一時新裝,曲盡其妙”。

  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皇宮設文繡院,選聘各地善繡工匠授藝,匯集天下300多名繡女,專為皇帝王妃、達官貴人刺繡服飾和繡畫。

  那時,汴繡當數華夏大地上技藝最精、價值最高、流通最廣、影響最大的繡品,被譽為“官繡”、“國繡”。上達皇宮,下至街隅,東京夢華里流淌的不只有宋詞神韻,更有汴繡異彩。

  可惜金兵入侵,宋室南遷,技師散落全國各地,汴繡在兵火水患中逐漸衰微。正是這幾百年的變遷,中國的刺繡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的局面,全國各派刺繡無一不受到汴繡的影響。到了清末民國時期,雖然昔日“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的汴繡枝葉凋零,但風韻猶存。

  新中國成立后,王素花等老一輩汴繡藝人繼承發掘傳統工藝,博采各地名繡針法,使汴繡這一奇葩再次綻放。

  1959年,王素花和姐妹們繡出的全本《清明上河圖》,被省委、省政府作為國慶十周年的賀禮,獻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王素花進京參加國慶10周年勞模觀禮活動,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由于王素花在汴繡藝術傳承和創新發展上取得的成就,1995年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協聯合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9年,她又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汴繡)代表性傳承人”。

  今天的汴繡,作為一張閃亮的名片,承載著中原文化,流傳到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為我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12-04-21 作者:楊峰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