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節節人不同。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丕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不覺間,重陽節又到了。
在中國,重陽節不僅是一種深沉博大的傳統節日積淀,更是一種質樸精深的情感闡釋寄托。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經意間,清新敦厚的詩篇跨越了千年時光隧道,將這個國度暗淡疏遠卻似曾相識的有關重陽的記憶扯起抖落。祖先們曾經不遺余力為重陽營造創設了一個個深沉肅殺的“悲秋”語境—從“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時令背景中走來,駐足于“秋上連波,波上寒煙翠”的季節視域里。古道西風,小橋流水,總是激蕩氤氳著天涯游子“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的惆悵哭泣;濁酒一杯,仰天長嘯,卻也揮灑潑墨了異鄉斷腸人眷戀桑梓、葉落歸根的別樣美麗。重陽啊,您使炎黃子孫的原鄉故國情結如此翻江倒海、大氣磅礴。聚首重陽節,一種“望鄉”情結在你我的心底發顫:你在他鄉還好嗎?;丶铱纯。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一股感恩回報、大愛無言的氣息撲面而來,在龍的傳人心頭纏繞。“哀我父母,生我劬勞”、“父母在,不遠游”的思緒理念讓古往今來無數人們魂牽夢縈、黯然神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魂力道足以使一種淳樸博大的尊老愛老情懷浩浩湯湯、萬古流芳。重陽啊,您使我們聯想到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的常識真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斗轉星移,父母為兒女傾注付出了無私的世間真情;歲月如梭,老人們辛苦操勞了一輩子漸漸挨到了風燭殘年。相會重陽節,奔波忙碌于“老齡社會”中的我們此時此刻表達闡述共同的心聲:愿父母安康!愿天下老人平安度春秋。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相逢在天涼好個秋的重陽節,品嘗一下這甜美可口的重陽糕吧。讓登高望遠的習俗成為永恒,使“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夙愿心想事成!“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您總是對“蕊寒香冷蝶難來”的菊花情有獨鐘,因為其象征的吉祥如意內涵精神正借助歷史車輪承傳奔涌。相聚九九,共飲一碗酒。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齊一”的文化智慧,讓你我共同描繪譜寫一幅幅殊途同歸的魅力圖景:九九歸一,天長地久。
中國有重陽,國民不朽的文化榮耀。當凝聚在“重陽”里的情感訴求和人文遺產們不再以節日風俗、成語典故作為其唯一的載體形式,而承傳存續為我們民族的生活常態和時尚流行的時候,它的財富力道才會大行其道,這個民族終會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