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chǎn) >> 瀏覽相關信息

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2013/8/16 11:42:53 點擊數(shù): 【字體:


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新密市大隗鎮(zhèn)是全國造紙名鎮(zhèn)。手工造紙技術來源于東漢蔡倫發(fā)明的造紙術。據(jù)說,東漢初年,劉秀的大司徒侯跋從蔡倫處學得此技藝后,傳給了大隗鎮(zhèn)的侯姓后人。十年前,鎮(zhèn)上大小造紙廠有二三百家之多僅大隗鎮(zhèn)大路溝村手工造紙作坊就有五六十家,但由于手工造紙工序煩瑣、勞動量大且銷量逐年萎縮,干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46歲的黃保靈是大路溝村目前唯一堅持沿用手工工藝造紙的人。10月20日,記者來到了他的造紙作坊。“手工造紙是祖?zhèn)鞯氖炙嚕轿疫@兒是第五代了。干這個,累還掙不到錢。村里其他人早就不干了。新密文化館的人經(jīng)常來鼓勵我干下去,現(xiàn)在又說要把這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經(jīng)不起鼓勵,就堅持到了現(xiàn)在。”他說。“我膽小、有點懦弱。”黃保靈說得坦率,“如果早幾年能走出來,現(xiàn)在也會有點積蓄。”看著鄰居們都住上了小樓,黃保靈掩飾不住自己的羨慕,“每天起五更搭黃昏,10個鐘頭,做1800張紙,也不過60塊錢的收入,三個孩子都上學,連學費都湊不夠了。”“要按蔡倫發(fā)明的那一套造紙工序,光是造紙漿,就有采料、曬料、煮、蒸、拌灰、搗漿……至少六十道工序”。現(xiàn)在,黃保靈買了印刷廠的紙品邊角料,然后由打漿機打成漿,就省掉了這一步,但僅是撈紙、壓紙、濕紙、貼紙這些工序,就讓他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從21歲開始,他在作坊不足兩平方米的“腳坑”里一站就是25年。“紙的均勻、厚薄全靠手感和經(jīng)驗。”他說,和機制紙相比,手工紙柔軟、吸水性強、韌性好,是書法繪畫、中藥包裝甚至做炮捻的好材料。但由于不善經(jīng)營,黃保靈造出來的麻紙,主要是賣到新鄉(xiāng)輝縣農(nóng)村做喪事用,用量小,造好的紙也就常常積壓在家。

    如今,黃保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將自己的造紙作坊搬到開封清明上河園這樣的民俗公園里,變成游人觀賞的項目,一方面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tǒng)的造紙工藝,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多掙些錢,給孩子交學費。

    把紙漿充分攪拌造出來的紙才能顆粒均勻。村里經(jīng)常有人來看黃保靈造紙。

    一白一黑兩個扣子、一塊帶豎線的木板,就是黃保靈的計數(shù)工具。每天造了多少紙他記得很清。

    黃保靈將造好的紙一張摞一張放在石板上,上面再加一塊石板,將水壓出。

    貼紙晾曬是造紙的最后一步。黃家經(jīng)常把紙貼在自家院墻的外墻上,這也成了村里的一道景致。【原標題:孤寂的傳承 走近新密市大隗鎮(zhèn)手工造紙作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08-10-31 作者:劉棟杰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