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被考古學界認定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到底有著怎樣的神秘呢?
11月29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主辦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國”大型公益系列講座第四講在河南博物院如期開講,特邀講師張居中先生在此次講座中,為大家揭開了這段8000年前的賈湖文化的神秘面紗。
賈湖遺址概況
賈湖遺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它是新石器時代前期遺存,因地處賈湖村而得名的一處遺址。遺址呈近圓形,總面積5.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經考古界先后八次的發掘,發現了大批的遺跡、遺物。出土的文物及標本達數千件,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動物骨骼及植物顆粒和果核等。
這些重大發現主要表現
賈湖人的生業形式:據考古分析,賈湖人以漁獵采集經濟和稻作農業為主要生業形式。從發現的石鏟、石鐮、石磨盤、石磨棒等從耕作、收割到加工的整套稻作農業工具來看,賈湖人應該掌握了初步的農耕生產技術。稻谷種植很可能已經成為賈湖先民經濟生產活動中的一部分。
從發現的漁獵工具:陶彈丸、石彈丸、石球、陶網墜等,可以看出:賈湖人獲取肉食的主要方式是捕撈。發掘出的動物骨骼可以看出,賈湖人的獵獲物的主要對象是魚、鱉、龜、蚌、等水生動物,鹿、貉、兔等中、小型陸生動物,也有少量家養動物,是狗和豬。
奇怪的是遺址中多次出現的單獨埋葬狗的這種特殊文化現象,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張居中老師解釋說:“通過考古發現,當時狗已經是賈湖遺址先民的重要家畜,世界上也已經公認狗的馴化家養始于賈湖。同時,經國內外專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豬的馴化圈養也始于同時期的賈湖。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們的祖先賈湖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相當豐富的。”
另外,在賈湖遺址內,發掘出陶釜、陶鼎、陶罐、陶壺、陶碗等實物資料,表明8000年前,賈湖的制陶工藝相當發達,已經具備了煮、蒸、燒、烤等幾種基本的食品加工工藝。對這一時期研究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賈湖先民的精神生活
張居中老師分析到:賈湖墓葬中發現的裝飾品、葬龜、杈形骨器的成組隨葬品表明,當時巫術盛行。這說明賈湖原始先民已經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識,這些對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還有,在賈湖遺址陶器碎片上,考古學家還發現了酒石酸,這些經分析,為稻米、山楂、蜂蜜等發酵而成的米酒殘留物,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飲料。
最重要的是,賈湖遺址中發掘出的三十余支骨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賈湖骨笛分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長度大約都在17.3-24.6厘米,直徑在0.9-1.72厘米間,其制作材料系用鶴的尺骨制作而成,制作規范,形制固定,已具七聲音階,并能完整吹奏現代樂曲。它的發掘足以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3000多年。
張居中老師在最后總結道:“賈湖文化的創造者不僅是優秀的獵人、漁夫和工匠,中國最早的農民,而且還是優秀的音樂家。賈湖文化的發現,再現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輝煌,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它為研究當時社會的經濟、技術、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狀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講師簡介】
張居中,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校博物館館長、賈湖遺址考古發掘主持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研究和全新世早期人類學、環境考古、農業考古、科技考古、音樂考古、陶瓷考古等專題研究,先后主持或參加十多個大、中型考古發掘項目,有八千年前七聲音階骨笛、原始文字、原始栽培粳稻等重要發現,其中主持發掘的賈湖遺址被評為20世紀全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曾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青年項目和國家文物科研項目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