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話春秋樓

2012/4/11 8:52:23 點擊數: 【字體:


   

  遠處傳來一屢民謠的旋律:

  “急灘有個春秋樓,

  半截還在云里頭。”

  眼前幻化出一幅海市蜃樓般奇異的畫面來:

  從遠古里流出的大河把大地舒緩成一條蜿蜒的激越流動,夢幻在時間的河床里,攜清風縷縷,呼鳥鳴陣陣,牽白云片片,洗日映月,含虹披霞,將歲月消解在斗轉星移的激情里。

  清晰的泉流將河鋪展成任意的寬寬闊闊,綢緞般的水面,薄薄的、滑滑的、微微抖動著星辰的輝塵。

  平靜的水面下,那股騷動不已的中流,浩蕩成的洶涌澎湃的激流,一路打著漩渦,裹夾著泥沙亂石,魚蝦龜蟹,藏金戈、匿鐵馬、釀硝煙、蘊鼙鼓,萌動著無限的生機,沖刷凈盡天地間的腐腐朽朽,卸下一片金色潔凈的大沙灘。

  沙灘上時有浪濤起落,微波靈動。貝殼、魚蟹、藻菌、水鳥或靜待、或跳動、或逐浪嬉戲;野草、蘆蕩、浪花、彩蝶、蜻蜓漫不經心地自在著;亦有漁翁、少婦、稚童玩水戲沙尋花問蝶,將生活釀成一杯愜意的酒。

  岸邊一樓觸天,水內仙閣倒立。半腰里悠然著幾片白的云,紅的霞,爽的風,曲的波;鷹略長空,風動銅鈴、長河旭日、水天雅樓,溢出“春樓孕秋韻,秋閣含春情”的悠然詩意。

  我的思緒流入水波,心意飛向樓端,醉成一杯濃濃的詩情畫意。

  民謠是遙遠里飛翔出來的瑞鳥,社會海洋里翻卷出的浪花,人們心田里萌發出的嫩禾苗,歷史里生長著的活化石。

  鳥兒翔入幽深,浪花催開心潮,禾苗泛綠成一片無邊的生機,化石隱藏著千古的人間密碼。

  我仿佛長了翅膀,迅即飛向藍天,去昂首那入云的春秋樓。

  

  滿貴君告訴我,急灘在鄧州。

  急灘是一個繁華的古鎮。湍河、兆赫、延陵河三河交匯,形成百畝大灘,是人氣旺盛、財源滾滾,日繁夜華的水旱大碼頭。建有寨墻和寨門,系咽喉重鎮。自古以來,是商賈云集、商業發達、文采四溢的寶地。明清時為鄧州四大名鎮之首。內鄉、西峽、鎮平、南召、南陽的貨物全運到這里上船。北抵山陜、南達云貴,東系大海,西顧天山。河邊78個大碼頭,可停泊300多艘木船。養一越調戲班,一年四季天天唱戲。樂音繚繞、文天化地。

  明《嘉靖鄧州志》評價此地“襄陜之沖,商至貨聚,民務耕讀,俗尚文雅。”有歌曰:

  “急灘古鎮大碼頭,山陜會館春秋樓。鱗次節比商戶大,街旁小賣叫聲悠。托來伏牛老山貨,滿船蒜棉下漢口。每逢正月二十三,方圓百里來交流。二黃越調高臺曲,旱船高蹺獅舞球。”

  滿貴君是個鄧州通。

  他告訴我,春秋樓建在山陜會館里。清雍正五年(1728年)山陜商賈在這里建山陜會館。乾隆四年擴大規模,二十六年重修。會館坐北朝南,雄踞于中軸線上。占地22畝,4重院落,140多間房屋:山陜照壁、懸鑒殿、石牌坊、拜殿、大殿、春秋樓、后花廳等。沿懸鑒殿兩側有東西廊坊、左右廂房和東西花廳及戲樓、藏經樓、鐘樓、鼓樓、鐵旗桿、石獅等。地面均為一尺見方的清白石板鋪砌。現存 “過糧碑”上記載著山陜商人捐糧建樓的史實。

  山陜會館內建一高聳入云“春秋樓”,供奉關羽神像。把商賈云集,將商魂點化,匯商機凝聚,動商業四通八達。

  這種“交通咽喉,槽運要塞,商賈重鎮,商魂凝聚”的歷史造天時、三河置地利、忠義釀人和的要塞位置決定了這是一個發展經濟的天賜要津、地設樞紐、人脈沸點。

  

  春秋樓的興建源于三國關羽夜讀《春秋》的故事。

  《三國志·蜀書》卷六《關羽傳》注引《江表傳》說:“羽好《左氏傳》,風頌略皆上口”。《三國志·吳書》卷九《呂蒙傳》注引《江表傳》也說:關羽“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三國演義》中有詩曰:“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昭然垂萬古,不止冠四分。”

  三國時期,讀《春秋》形成習俗。因戰亂頻繁,讀者多為解決重大政治、軍事問題,上書進諫,評判行為,處理關系。關羽讀《春秋》建樹不在《春秋》而在軍事,影響不在學問而在道德。《三國演義》把關羽塑造成“忠孝節義”的典范。一是忠義于漢室和兄長的義舉。千里單騎尋兄,不失桃園所結之義、不悔兄弟所誓之盟。二是對嫂嫂的尊敬保護。恪守叔嫂之禮的禮義之舉令人嘆服。三是知恩必報的君子風范。與曹操共事時的不失原則和知恩相報。掛印尋兄、華容放曹等傳為美談。這種忠孝節義精神的本質即是孔子的儒學精神。關羽是儒學“忠孝節義”精神實踐的典范,被儒家尊為“武圣”。

  對關羽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從南北朝到唐朝是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發展期;明朝是盛行期;清朝是鼎盛期。一是統治階級從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用來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二是勞動人民需要他保佑護衛自己的安定生活,尋求一種美好的精神寄托。這不僅是封建統治階級統治的需要,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三是關羽的忠義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經典,為社會和人們所稱道、效仿和推崇。在關公去世后不久的一段時期內,道教就認為他是天界北極紫微宮的朱衣神,尊稱他為“翊漢天尊”。將關羽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佛教將關羽封為“咖藍菩薩”供奉,尊稱為“關公”。有一副關帝廟的對聯道出了關羽在儒道佛三界的神仙地位:

  “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歷朝加尊號。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蕩乎難名。”

  到了清代,建關王廟之風,有增無減,“凡通衢大道以至窮鄉僻壤,無地無之”。關羽角色發生了轉換,成為各行各業的保護神。一是與山西商人有關。貧瘠的土地引發的貧困生活迫使山西人“走西口”、出江湖闖蕩謀生,尋求出路。關羽是山西運城人,武是一位天下無敵的“武圣”,文是一位“義士”。把這位文武雙全的關公作為出門在外的保護神,非常合適。于是,在他們遍布全國的會館里建筑關廟、春秋樓閣。游走天下闖蕩江湖需要相互照應,他們仿效“桃園結義”結成異姓兄弟,使關羽忠誠和義氣的美德廣為流傳。關羽年輕時賣過豆腐,豆腐業供奉關羽為豆腐神;關羽秉燭達旦,恪守叔嫂之禮,燭業奉其為神;關羽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理發業、屠宰業、刀剪鋪業,工具都是刀,把關公奉為了神。百業仿效,敬關羽為“財神”。山西陜西商人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建“山陜會館”,把關公奉為商賈之神引領商魂,尋求保護。晉商富甲天下,生意人紛紛仿效,關羽成了公認的財神。二是與 康熙、乾隆時期民間的商業活動的繁榮有著很大關系。當時,各行各業都借“三國”之事奉關公為其行業神。鄧州經濟繁榮,興建的會館有15處之多,會館內樹關公像,敬關公神。在這些會館中,急灘鎮的山陜會館、春秋樓最為講究和最有氣勢。

  

  春秋樓已坍塌。

  幻化的景象破滅了。

  山陜會館被一所學校辟為辦公處所和儲藏室。

  鐵旗桿、石獅子消失了。房屋建筑有些破損,仍有了了古跡存在。

  春秋樓仍有二門存在。闊大、精致、古樸。拜殿三開間。室內胡亂堆積著舊書、報紙、雜志,灰塵指厚。墻角處棄一關羽“青龍偃月刀”刀頭,重80多斤,銹跡斑斑,厚重頓古。刀柄不知去向。房梁上毛筆書寫楷書“大清乾隆三十二年修”字樣,清新可辨。西墻壁上毛筆線條墨畫“馬、恩、列、斯、毛”五幅領袖畫像。1928年間,這里曾經是南陽地下共產黨黨支部的成立和辦公地點,拜殿外一墻角處,立一紀念石碑,見證了這段閃光的歷史。1947年,中共南陽第一屆委員會成立,地委及第一任書記趙紫陽同志就在這個大殿里辦公。

  春秋樓在文革中被一個公社書記領著幾個人以“破四舊“的名義扒掉了。扒掉的磚瓦、木料在公社院里蓋了好幾間辦公室。

  春秋樓被扒后的不太長的時間內,公社書記和扒樓的人一個個先后死掉了。病死的、車禍死的、得陡病死的。人們說,那是得罪了關帝爺的報應。這幾個人的死與扒春秋樓應該沒有必然聯系,但是,人們是這樣理解和傳揚的。而且死的姓甚名誰,具體怎么死的,什么時候死的都記得清清楚楚。關羽的忠義之舉在百姓的心中是扎了根的,這種美是不允許隨意破壞的。

  美是不容破壞的。不論是強權的政治、鐵血的刀兵、還是霸道的官吏,都不能。破壞了美,老百姓不答應,不饒恕。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報復、傳揚著。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成吉思汗霸主中原、清人入關統治中原幾百年,李元昊的200多年的西夏王朝統治都依靠和吸收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后來,一個個像潮水一樣,在向岸邊洶涌了幾個回合后,慢慢地退潮了。留下了茫茫、平靜的大海。最終,是儒家文化吞噬、同化了其他文化,成為中國主宰,別的,暫且稍息。這就是儒家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

  長久地恒定、穩固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只能是文化。高明的政治家、商人、軍事家是十分注重文化的。那種蔑視或者輕慢文化的官員不過是無知的低能兒而已。

  “樓塌春秋在,羽卒忠義存。”

  這才是恒久的春秋樓。

    我的首昂立起來了。(原標題:春秋樓)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作家網 作者:天中嘯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