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4月10日,記者在洛陽龍門石窟景區看到,全新的講解中心、美麗的國家濕地公園、能與伊河親密接觸的伊東渠河堤、設施更為全面的東北服務區……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將開門迎賓,如果您再來龍門石窟景區,將會發現這里不僅增添了許多景觀,還有更多便利的服務設施,讓你陶醉美景,流連忘返。
龍門國家濕地公園“雛形”將現 過去,如果您在龍門石窟游覽,一般走過漫水橋,就會來到河對岸,往北繼續參觀。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您會發現漫水橋南,將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國家濕地公園,這就是龍門國家濕地公園項目。 該項目位于園區南部,規劃范圍北至龍門漫水橋、南至草店伊河大橋,規劃面積306.9公頃,計劃3年時間完工。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具備開園條件。這一工程位于漫水橋以南、伊河以東、伊東渠以西、滾水壩以北區域,面積900余畝,堤防、水系、道路、橋梁、亭廊、置石景觀、綠化等將投入使用。
目前,10座通航橋梁正在施工,28座不通航橋梁大部分結構施工完成。該項目開放后,將進一步改善園區生態環境,增加龍門文化的多樣性,廣大游客也多了一個休閑、游賞的新場所。 龍門東北服務區服務設施更全面 近年來,龍門景區按照“文化為魂、水系為韻、牡丹為媒、唐風古韻、山水園區”的基本要求,以建設國際文化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為目標,以全區“一體化”打造為重點,努力在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創建中有作為、敢擔當,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顯特色、做亮點、出形象。龍門石窟景區東北服務區正是園區一體化打造的又一具體體現,是龍門石窟景區服務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門東北服務區項目總投資1.8億元,位于龍門北橋以東、龍顧路以南、伊東渠以西區域,包括18萬平方米大型停車場、6050平方米游客服務中心、6500平方米周邊商鋪,以及個性化的48個房車車位、大客車、小車等3000余個車位。主體大樓分為三層。一層南側為團隊餐飲區、快餐區、導游服務區、小件寄存區、旅游咨詢投訴區,中間為旅游商品展示區、購物區、宣傳推介區,北側為售票區、影視廳;二層南側為指揮調度中心、游客集散中心 ,中間為自助服務區 ,北側為游客休息區、餐飲區、商務中心、影視資料展示區、醫療服務區、郵政服務區;三層為貴賓室;整個大樓的設計理念,深入挖掘大唐文化思想內涵,借鑒傳統的建筑風格,遵循“以人為本”的需求原則,使主體大樓和龍門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渾然一體,遙相生輝,實現了建筑形態與使用功能、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的完美結合。
該服務區是一個集景點售票、宣傳推介、導游服務、集散換乘、咨詢投訴、小件寄存、失物招領、餐飲住宿、演藝購物、監控監管、疏導調度、停車服務、無障礙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型服務機構,是為游客提供 “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的游客之家。據了解,該項目中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和一號商鋪將會在第31屆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投入使用。伊東渠景觀改造,與伊河“親密接觸”
現在,如果您走進龍門石窟景區的東山景區,只能走在河堤上眺望西山景色。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您可以扶欄倚望西山石窟,而且眼前就是潺潺的伊河水,這樣是不是更加賞心悅目呢? 伊東渠景觀改造工程項目是:對龍門石窟核心景區伊河東岸河堤進行加固,對2300米的伊東渠進行治理改造,新裝沿河護欄1000米,并增添木凳、長椅等游客休息設施,修建步行道及石窟文化景觀小品等。大家在游覽東山景區不僅可更加暢通和安全,還能欣賞到新增的“五泉”(神鹿泉、花仙泉、老君泉、蓮花泉、牡丹泉)、“三亭”(觀瀾亭、葛香亭、鯉魚亭)等8個景觀小品,豐富了景區觀賞內容,提升了景區整體觀賞性。
新講解服務中心啟用 可滿足游客需求
在西山景區入口處,一座新的仿古設計建筑十分奪目,這里正是于4月2日正式投用的新游客講解服務中心。 為了給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務,該景區建設了800多平方米的講解服務中心,現已投入使用,提升完善了景區旅游服務硬件設施,為游客提供一個環境優雅、功能齊全的講解咨詢場所,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滿天繁星的夜景龍門
在去年的“夜游龍門”中,流光溢彩的景區給游客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龍門西山研究院以北至龍門村段山體亮化提升完畢,7000盞“滿天星”太陽能LED 燈已安裝完畢,并投入使用,使夜晚的景區更顯魅力神韻,為夜游龍門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吸引游客眼球的亮點之作。夜游龍門:從4月8日對外開放,售票時間為每天的17時30分至21時,21時30分后游客停止進入景區,22時40分開始清場,23時關閉景區。景區電話0379-65980972,官方網站www.lmsk.cn。
眾多項目 一一展示龍門新形象
龍門石窟擂鼓臺建筑遺址,位于龍門東山石窟區南端擂鼓臺三洞窟前平臺下方臺地上,坐東面西,東側背靠山崖上的洞窟,西側緊鄰臺地下方的公路和伊河。
擂鼓臺三洞,由北、中、南三洞組成,為東山石窟區開鑿較早、規模較大的一組洞窟,內涵豐富。
為了配合近年來開展的石窟考古報告工作,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龍門石窟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聯合考古隊,于2008年3月至8月對擂鼓臺三洞窟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總發掘面積600余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900件,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此次發掘,遺址區地層堆積達4米深,從唐宋時期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遺跡主要有:20世紀30~40年代水泥臺階1處、唐代窟前石作踏道2處、窟前石作階基及石砌護坡、宋代游記6處、房基1處和唐宋時期的道路等。重要遺物有:出土石刻造像、建筑構件、生活用品等編號文物1900件,以石造像殘件為大宗,其中完整佛頭10余件、唐代經幢1件、較大的菩薩殘像2尊、圓雕獅子1尊、四龍環繞托舉的石燈座1件。出土石造像有的還殘留有紅色、綠色、藍色等彩繪顏料。其中一尊圓雕菩薩頭像,保存完整,發髻飾藍色顏料,色彩鮮艷。
發現的建筑遺跡和遺物,對研究唐宋時期擂鼓臺區窟前建筑、龍門石窟周邊環境以及東山區的寺院與擂鼓臺三洞的關系、當時的人們在擂鼓臺區域的活動等情況提供了重要資料,對豐富龍門石窟的文化內涵和深入認識唐宋時期龍門石窟東山的社會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
另外,投資6500萬元的龍門石窟博物館已建成。監控系統調試和消防水池建設收尾,內部布展正在進行。龍門石窟博物館設環境保護研究區、文物展示區和游客服務區。環境保護研究區主要分設文物修復室、研究室、攝影室、文物庫房等;文物展示區主要進行佛教文物展覽和書畫藝術交流;游客服務區主要為游客提供售票、講解、宣傳、多媒體放映、醫療等服務。 除此,景區周圍道路也進行了進一步提升,包括鐵路橋至龍門北橋伊濱公園西堤進行的道路及停車場改造提升工程,以及濱河東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都已基本完工并通車,極大緩解原西北主入口車輛通行壓力,方便游客出入景區。
另外,五星級賓館東山賓館康樂中心,建設的與其相配套的1500平方米標準化網球場和1200平方米的游泳館也已完工。此項目的投入使用,有效的提升了賓館配套設施,提高賓館接待能力,為顧客提供了健康時尚的休閑娛樂場。
目前,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景區,煥然一新,新增濕地公園、東北服務區、 伊東渠景觀改造、滿天繁星的夜景龍門、石窟擂鼓臺建筑遺址發掘、五星級賓館東山賓館各項設施完善,給龍門石窟增添了無上的魅力和神秘。歡迎國內外游客再次光臨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景區,去體味他的新內涵以及魅力和美麗。【原標題:洛陽龍門新變化 濕地公園、滿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