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范仲淹墓:公主兒媳討來的皇家墳地

2014/5/22 11:25:05 點擊數: 【字體:

范仲淹墓:公主兒媳討來的皇家墳地


    簡介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縣彭婆鎮許營村北約半公里處,北依萬安山,南面曲河水,東臨九龍山,西望龍門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復,氣聚風藏,墓地內古柏林立,墓地分前后兩域,總面積約35畝。

    范仲淹墓前域有一間青磚青瓦鋪成的山門,還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馬等數件。范氏祠堂也在前域,一旁的饗堂內懸藍底紅字匾“以道自任”,為清代光緒帝所題。祠堂前有幾通高大石碑,護有青磚碑樓,其中兩側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額為宋仁宗親書的“褒賢之碑”四字,碑文為隸書,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范氏好友王洙書丹。祠堂后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國太夫人墓及仲淹長子純佑墓。

    墓后域前部為仲淹次子純仁墓,其后有三子純禮、四子純粹墓及孫輩墓。一般墓葬排列順序,多為父后子前孫更前。范墓則為仲淹墓最前,長子緊隨,次子、孫輩遠遠在后,故俗稱為“扯兒背孫”,較為獨特。范仲淹墓于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少有大志成名相

    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少有大志,家庭貧困但學習勤奮,是我國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曾任樞密副使、參政知事,乃是一代名相。

    范仲淹出生于徐州。其父范墉官小俸微,為官清正,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去世,死后沒有留下任何積蓄。其母親謝氏無所依靠,便帶著年僅兩歲的范仲淹改嫁山東常山縣的朱文瀚。
 
    由于家庭貧窮,范仲淹10多歲才上學,后在親戚的資助下,寄居長山澧泉寺讀書。他每天都煮兩升粟米,待放涼后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以此果腹三年。

    當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他毅然辭別母親,只身來到應天府(今商丘市)的南都學舍潛心攻讀。寒冬臘月,讀書倦了,他就用冰水洗臉……經過多年艱苦生活的磨煉,使范仲淹“少有大節,其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這造就了他日后的為官清正、剛直不阿。

    筑捍海堰“范公堤”

    唐朝時,政府在泰州、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三州之間修建了一條捍海堰,以防止海潮侵襲三地。及至宋代,這條捍海堰因年久失修,早已頹壞,每當秋季來臨,奔騰咆哮的海潮淹沒無數土地和村莊,時常威脅泰州城郭。

    公元1021年,范仲淹改任泰州西溪鹽官,看到海潮危及百姓生命財產安全,便向上級張綸寫信,建議重修捍海堰,并得到了朝廷的批準。

    公元1023年,范仲淹被朝廷任命主持捍海堰重修工程。接到朝廷公文后,范仲淹立刻實地勘查、規劃路線,并在很短時間內動員了一支十幾萬人的筑堰大軍。

    捍海堰開工不久,一場罕見的大暴雨與猛烈的海潮沖垮了已經筑起的堰堤,這引起了筑堰官員和朝廷的猶豫不決。范仲淹力排眾議,向上級官員和朝廷上奏捍海堰的重要性和工程的可行性。他的決心和信心終于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施工,捍海大堰順利竣工,沿海各州百姓再也不怕海潮侵襲。為了紀念范仲淹在修建捍海堰中的卓越功績,后人把這道捍海堰取名“范公堤”。

    江淮賑災免稅費

    公元1033年,23歲的宋仁宗開始親理朝政,這年,江淮、京東一代遭受了嚴重的旱、蝗災害,看到報災文書雪片般飛向朝廷,憂國憂民的范仲淹便向上奏朝廷,建議派官員前往賑災。但等了許久,皇宮里面仍是朝朝暮暮擺酒宴,絲竹歌舞唱太平。

    看到朝廷沒有動靜,范仲淹便前去覲見宋仁宗,苦諫皇帝關注基層百姓的疾苦,之后,他領命前往災區賑災。

    范仲淹到達江淮后,命令各地開倉濟貧,官倉糧食不夠,就動員當地豪門富戶捐獻糧食,終于使當地災情得到穩定。為了減輕災區百姓的負擔,他報請朝廷,免除當地的部分稅費,使當地的生產很快得到恢復。

    鎮守邊關御西夏

    由于北宋長期對遼求和,西夏也在邊境集結大批軍隊,企圖伺機侵擾北宋邊疆。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王元昊派十萬之眾圍攻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城危在旦夕。延州是西夏進入北宋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朝廷命范仲淹到西安抵御西夏進攻。在上任途中,提出了“嚴戒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的主張。到任后,范仲淹要求延州軍隊嚴守要塞,并上書改革兵制、加緊軍事訓練、加固延州城防,以懷柔政策爭取邊疆地區羌族部落的支持。

    范仲淹的諸項措施使西北邊防逐漸穩定,元昊本人提起范仲淹也有幾分畏懼,邊防上因而盛傳起這樣的歌謠:“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公元1042年,范仲淹在西夏腹地,設計筑成馬鋪寨,斷絕了西夏與明珠、滅藏等族的往來,使“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公主巧要范家墳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于公元1052年、赴任潁州途中病逝,終年64歲,隨其母親被安葬在伊川萬安山腳下,宋仁宗追封其為兵部尚書,并親自為其墓神道碑篆額“褒賢之碑”四個大字。

    據說范家墳地本是皇上選中的皇家墳地,卻被嫁給范仲淹四子的公主討要給了范家。一日,公主找到皇上,哭著撒嬌提意見:“你給我找的婆家太窮了,連塊墳地都沒有,這人死了可怎么辦?”皇上知道這是寶貝女兒來巧要這塊風水寶地,于是就哈哈笑著把墳地賜給了范家。

    范仲淹墓現存碑刻6通,最早一通為宋代所立,其余多立于明清兩代,碑刻多為歌頌范仲淹的生平事跡及憂國為民的情懷。他的事跡和思想,不僅贏得了歷史的敬仰,如今也在國際上有極大影響力。

    范仲淹為官清正,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生前即有一些百姓畫了他的肖像,給他立生祠,頌揚其功勛;他調任時,百姓相送,萬人空巷,并向皇帝上書挽留他留任;他去世的噩耗傳到各地后,人們扼腕嘆息,紛紛為他建祠畫像,數百族人趕到祠堂,痛泣哀悼,齋戒了三天才散去。歷代仁人志士皆有以范仲淹為楷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文/圖樂”千古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原標題:范仲淹墓:公主兒媳討來的皇家墳地)作者: 申利超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1-07-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