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為國方鯁清廉
沈鯉,字仲化,號龍江,公元1531年生于河南歸德,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后由翰林院檢討升為講官,進編修。先后任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在吏部他摒絕私交好友,推薦賢士不使知。于萬歷十二年冬拜禮部尚書。沈鯉方嚴剛介,強直自遂,在翰林院掌院學士期間,首鋪張居正病,滿朝官員為討好張居正,爭先恐后看望并為之設壇祈禱,而沈鯉獨不往。有官員勸他說:“同官之誼,您應該去。”沈鯉卻回答道:“事當論其可與不可,豈能論同官不同官。”
一次張居正約沈鯉于自己私宅同寫奏折,沈鯉說:“國政絕于私門,非體也!”拒不參加。萬歷皇帝喜愛珍寶,曾為買一顆寶珠花銀兩千萬兩。所以大多朝臣紛紛為萬歷皇帝捐俸,并自以為得意。沈鯉卻說:“我只知養廉,不知逢君之欲。”聞者無不慚愧。
在吏部時,秦王請封其弟為郡王將軍,萬歷皇帝本已恩準,但沈鯉卻堅持不可。萬歷皇帝說:“這是特恩,下不為例。”沈鯉說:“特恩便是私恩,不為例即成一例。臣只知守祖宗之法,‘特恩’二字臣沒聽說過。”萬歷皇帝無法說服他,只好罷休。一次有人上奏,光山產麒麟,萬歷皇帝聞奏大喜,欲取而觀之。沈鯉奏道:“圣上喜歡什么這是小事,而傳播出去可就成了大事。此物一進,天下千奇百怪的東西紛紛進獻,勞民傷財,怨聲載道,豈不有損圣德。”萬歷皇帝只好作罷。
講正氣鞠躬盡瘁
沈鯉赤心報國,一身正氣,納忠論奏又無所避。因此遭到了權貴們的怨恨,紛紛告沈鯉的黑狀。久而久之,萬歷皇帝開始對沈鯉不信任,并累加詰責且奪其俸。于是沈鯉決定辭官歸里,首鋪申時行本來就嫉妒沈鯉,見沈鯉乞歸志堅,遂請旨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將其放歸,沈鯉這一去就是十四年。
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首鋪趙志皋卒,沈一貫成為內閣唯一一人。廷推閣臣詔沈鯉以故官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沈鯉屢辭,不允,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七月始入朝,時年已七十一歲。因沈鯉識大體,顧大局,德高望重,譽滿朝野,首鋪沈一貫愈加嫉妒,于是就寫信給李三才說:“歸德公來必奪吾位,將何以備之?”李三才回信稱贊沈鯉“忠信無他腸”,勸沈一貫與沈鯉同心同德,共扶社稷。沈一貫見信,勃然大怒,從此開始報復李三才。沈鯉至京,立即上奏道中所見及礦稅之害。這時正好楚假王被訐事起,禮部侍郎郭正域負責查處此事。沈一貫之輩,千方百計張揚其事,弄得滿城風雨,而沈鯉卻泰然處之。沈一貫對沈鯉更加忌恨,令其黨羽錢皋等制造妖言,羅織罪名,企圖將沈鯉置于死地。但萬歷皇帝察其誣,因此,他們的陰謀未能得逞。沈一貫及其同黨不甘心,就派人日夜在沈鯉官邸窺視沈鯉的舉動。后來他們發現沈鯉每入閣內就焚香拜祝,于是就上奏誣告沈鯉詛咒皇上。萬歷皇帝派人抄錄原文視之,原來是“謹天成,恤民窮,開言路,發章奏,用大僚,補庶官,起廢棄,舉考選,釋冤獄,撤稅使”十事,上書“天啟圣聰,撥亂反治”八字。真相大白,沈一貫等人又未能得逞。
沈一貫因多次陷害沈鯉未能得逞,便稱疾杜門不出,沈鯉當國。后來沈一貫欲罷官歸里,但又怕沈鯉居首鋪后與己不利,于是又密奏皇上,請求與沈鯉同時罷官歸里。這時正值沈鯉上奏乞休。萬歷皇帝亦嫌沈鯉方鯁,若為首鋪將妨己所為,遂命二沈同時罷官歸里。舉朝聞之,無不驚駭。沈鯉告老返回商丘后,仍憂國憂民,上疏規勸萬歷皇帝勤政愛民,振興朝綱。沈鯉去后,萬歷皇帝深感失去肱股之痛,對沈鯉頗為眷念,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特遣尚寶司蔡毅中來商丘慰問沈鯉,文中稱贊他“八十者,丈于朝,尚須輔弼,朕將咨于黃發,卿益端其丹衷”。并賜銀五十兩,大紅蟒衣一身,彩緞四表里。沈鯉謝恩后,又給萬歷皇帝復陳時政要務,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公元1615年,也就是萬歷四十三年,時年八十五歲的沈鯉病逝。最高統治者萬歷皇帝聞訊,頗為悲傷,贈太子太師,謚文端,諭祭諭葬,祭文中稱贊他“乾坤正氣,伊洛真儒”,并御書“責難陳善”、“肖德世臣”二匾以賜之。并且先后累贈沈鯉之父沈杜、祖沈瀚、曾祖沈忠為柱國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四世褒封,同列一品”,這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沈鯉死后就葬在河南歸德,位于今梁園區水池鋪鄉沈墳村西北角。在寫這篇文章時,記者還特意于11月3日上午來到了沈鯉墓前。時過境遷,雖然昔日輝煌不在,但是規模依舊,四座石碑并列兩排,石碑不遠處的北面是一個碩大的墳地,墳地上生長的參天古木,似乎在向后人述說著久遠的歷史。殘存的墓門牌坊在秋日下顯得格外壯觀,石匾上字跡依稀可辨,鹿、虎、羊、兔等鳥獸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近年來,我市文物部門對沈鯉墓的保護高度重視,在墓地四周還修建了圍墻。采訪時,記者和墓在地旁田間勞作的沈墳村村民沈其領攀談起來,說起沈鯉的身前身后事,老人知曉的似乎不多,但老人其中的一句話卻印在了記者記憶的深處:“他是三代皇帝的老師,因此村里世世代代的人都把他的墓地當成是圣地,這倒不是迷信,而是因為他是極有學問的人。”話雖很樸實,但的確也說明了當地人對先祖的敬重,對學問、對知識的尊崇。
愛黎民流芳百世
沈鯉是三代帝王師,他曾教了嘉靖、隆慶、萬歷三個皇帝,人們又稱他為“沈閣老”。
傳說萬歷皇帝登基后,念念不忘自己的恩師,登基不久便到河南歸德府看望沈鯉。一日來到歸德府,為了表示對恩師的尊重,便下車輦,步行進入北馬道。突然跑出一群小孩,見萬歷皇帝穿著華麗,氣度不凡,甚是好玩,可不知道他就是當今萬歲爺,于是便一擁而上,將剛下車的皇帝團團圍住,有的摸萬歷皇帝的束發冠,有的拽萬歷皇帝的衣裳,有的揪耳朵。隨從官員一見,可嚇壞了,急忙把這群孩子驅散。萬歷皇帝到了沈府,悶悶不樂,見了沈鯉便問:“沈愛卿,你門外這條街叫什么街?”沈鯉一見萬歷皇帝怒容滿面,為之一驚,便問隨從官員:“萬歲為何不樂?”隨從官員如此這般一說,沈鯉笑道:“萬歲,這條街嗎,叫‘鬧龍街’。萬歲乃真龍天子,過鬧龍街,被孩子嬉鬧,此乃天意也!”萬歷皇帝一聽,頓時氣消大半。但又一想,自己畢竟是一國之尊,來到歸德府被一群孩子戲弄,有失尊嚴,余怒不息,喝令太監趕快捉住那幾個狂童。孩子們都嚇跑了,老太監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躲進一家院子里并關緊了新油漆的黑色大門。這時夜幕已徐徐降臨,沈閣老對萬歷皇帝說:“天色已晚,明天治罪不遲。”于是萬歷皇帝吩咐老太監要記準這家的大門。而到次日,一街數十戶人家無一不是新油漆的黑色大門,那些調皮犯上的狂童們也都不翼而飛,查遍全城,一無所獲,萬歷皇帝也只好作罷。
原來沈鯉為救民眾,連夜通知把門統統刷成黑色,這才避免了一場災難。從此,這件事被人們傳為佳話,稱這條街為“鬧龍街”,感謝沈閣老救了古城的黎民。 (作者:文/談貴友圖/魯超)【原標題:文化商丘:沈鯉,三代帝王師聲震朝野(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