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雞公山“萬國別墅”秘聞(組圖)

2013/8/2 16:29:11 點擊數: 【字體:

 

閱讀提示

自 20世紀初始,美、英、法、德、俄、日、瑞典、丹麥等23個國家曾在雞公山投資興建數百幢別墅。盡管由于戰亂和人為破壞,目前保存完好的別墅不足200 幢,但置身其間,撲面而來的異國情調仍會讓觀者驚嘆,并充滿疑問:“洋人”為何要在雞公山上圈地建別墅?檔案記載,別墅群一度成為漢口租界的“界外飛地”,不準中國人出入,引起當地百姓的強烈不滿,它又是怎樣收歸“國有”的呢?

今天,我們透過歲月滄桑,翻閱檔案,探尋云集雞公山的“萬國別墅”生發的種種秘聞……

尋根之旅美國老人的雞公山情結

“我出生在信陽,長在雞公山,在美文學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2009年4月18日上午,白發蒼蒼的美國人馬鼎森先生站在美文學校舊址前,深情流溢。

馬鼎森是中美服務促進會副會長。此次他來信陽,是為擬于今年夏天在雞公山籌開中美青少年夏令營一事作考察。記者赴雞公山采訪當天,見到接待馬鼎森的雞公山管理區旅游文化局局長何軍。何軍說,這項活動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夏令營的學生將全部選自信陽當地由中美服務促進會資助的對象。

中美服務促進會是2001年5月由美國國家財稅局批準的一家非營利性機構。該機構旨在向中國貧困地區家庭提供子女教育、家庭脫貧等方面的幫助。信陽市是該會在河南選中的項目扶貧點。

據了解,馬鼎森是跟先期到達雞公山的香港信義會旅游團會合后,一起參觀武漢會戰歷史紀念館、美文學校舊址等雞公山景點的。馬鼎森的父親馬天生,曾任香港信義神學院第7任院長。由于缺失相關記載,記者無從獲知馬家曾在雞公山的生活詳情。“從2006年至今,中美服務促進會已連續3年每年提供一萬美元資助信陽一所學校的100名貧困學生。”何軍介紹,這表明,身為信義會分支機構負責人的后代,馬鼎森與雞公山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地緣聯系。

那么,美文學校為何選建在雞公山?

山上涼爽傳教士建房引發“圈地運動”

穿過一個石板鋪地的小廣場,一座掩映于繁花綠樹間的三層美式建筑矗立在記者眼前。該樓樓體為石木混合結構,平面呈“槽鋼”形狀,兩翼和中間均衡,正面為券形廊柱,中間門廊突出墻外,樓房頂部筑一圓形小塔,直刺青天,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就是美文學校舊址。

"美文學校"又稱"雞公山美國學校",是美國在華傳教士子女上學的地方。該校提供初等教育,學生畢業后送返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其中有不少學生重返中國成為第二代傳教士……”檔案中這段記述,大體反映了美文學校的職責和性質。

美文學校始建于1914年。事實上,雞公山出現外國建筑肇始于1903年。當年,隨著京漢鐵路漢口至信陽段的通車,便利的交通吸引來了旅居中國的外國人。其中有兩個名叫李立生和施道格的美國傳教士登臨雞公山后,感覺山上氣候涼爽、景色秀美,遂動了在此置辦房產的念頭。

“1903 年9月15日,李立生僅用156兩白銀,就在雞公山購買了一塊長約3里、寬約2里的山場,并向信陽知州報稅建房4幢。”畢業于鄭州大學歷史系的何軍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據他介紹,1904年7月,施道格也購買了方圓5里的山場一處,并向信陽知州報稅建房2幢。二人在報稅時并沒有注明為“教會公產”。 1905年,李立生等人把在雞公山購地建房的消息向美國駐漢口領事報告。美國領事遂親臨雞公山,并在西方報刊上撰文,大肆宣揚雞公山山徑深幽、泉源甘美,氣候清爽。

“那時,居住在漢口租界的外國人要想度過武漢炎熱的夏季,只有花10多個小時乘車船前往江西廬山。后來,僅有三四個小時火車車程的雞公山就成為這些外國人夏季避暑的絕佳去處。”何軍說,到1905年年底,雞公山上已建有英、美、法、俄、日等國洋房27處。

相關檔案記載:“教會區集中在雞公山北崗,面積498畝,其中信[簡介最新動態]義會所建別墅最多。到1925年,此區已擁入美、英、德、法等國的傳教士與眷屬722人。30年代中期已建別墅157幢,學校3所,教堂2座……”

一場外國傳教士和外商在雞公山的“圈地運動”就此展開。由于教會區內不準中國人行走,那時的雞公山已成為外國人事實上的“公共租界”。外國人在雞公山的作為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紛紛提出抗議。

購地風波清廷贖回洋房“以保主權”

“外國人最初的土地交易并未引起信陽知州的重視,但購地建房的動靜鬧得越來越大,引起了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注意。”何軍介紹說,根據他掌握的檔案資料,張之洞認為外國人在雞公山大肆建房,當地官員有失領土之罪,他“據以奏政府,并飭豫鄂督撫交涉收回所買地”。

結果,河南督撫張人駿斥責信陽知州曹毓齡、徐佐堯“異常疏忽”,暫行革職,協助胡藩、韓國鈞等到雞公山調查實情。

雞公山購地風波起于李立生,興于漢口租界,史稱“雞公山外人租地交涉案”。

“清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視,事關領土主權不說,要命的是雞公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緊靠京漢鐵路。”何軍說,清政府的處理結果是,對李立生、施道格責任概不追究,土地及建筑均估價贖回租賃,并設工程局,負責修理房屋和道路,設警察局,“以保主權”。

何軍認為,客觀上講,清政府取得了對雞公山避暑別墅和山地森林的管理權,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對于傳教士所購山地,則視為教會公產,單獨劃為“教會區”,享受治外法權。至今,雞公山管理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還收藏著一塊原立于教會區、避暑別墅和山地森林區之間的“租界”碑。難怪武漢地方志辦公室吳明堂先生在其《漢口租界與河南雞公山》一文中稱雞公山為“漢口租界的界外飛地”,更有人直呼其為“山上漢口”。

1918年8月,河南成立租地局,與工程局合署辦公,擬定了《河南雞公山租地章程》。檔案記載:“西人房屋年租金為4角,每方丈需交押金5角,今年(1918年)有租房者122戶。”

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涉外事務劇增,每每無不喪權辱國。雞公山購地案的查處,倒也為清政府挽回了一點面子。“但是,這么多房屋、道路需要維修,靠少得可憐的租金根本不夠用,這讓當地政府傷透了腦筋。”何軍說。到1935年6月,山上已有美、英、法、德、日、俄等23個國家投建的別墅洋房500多幢。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記者從有關檔案記載中獲知,當北伐戰火燒到信陽,1926年2月8日上午9時許,一顆子彈洞穿了73歲的李立生的頭顱,這名第一個在雞公山上購地建房的外國傳教士當場身亡。他的靈柩在信陽市南關教堂佇停40天,然后由一個名叫雷希圣的牧師主持哀悼儀式,葬在信陽市東部的一處墓區。

房產無主新中國成立后收歸國有

在雞公山現存的不足200幢“萬國別墅”中,有一座名為花旗樓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花旗樓建在雞公山南崗地區,與位于北崗的教會區遙遙相對。據《雞公山志》載:“1906年~1938年,駐武漢及長江流域的國內外富商巨賈,在南崗地區建別墅76幢,被稱為"洋商區"……1918年,英國駐武漢匯豐銀行老板柏爾恩在此建造房屋,其中一幢轉售漢口美國花旗銀行,故名花旗樓。”

1937 年夏天,英國方面曾想贖回花旗樓,據檔案記載:“7月26日,英駐漢領事官默恩上報雞公山管理局,準許作價贖回柏爾恩所建的5棟房屋,總價格為15700 元……”但是,隨著中國抗戰形勢加劇,此事不了了之。不久,包括這些洋樓在內的8幢建筑被國民政府國防部征用,將花旗樓選作蔣介石的行營,并修建了防空洞,出口與花旗樓底層相通。花旗樓小巧精致,上下兩層,建筑面積216平方米,前臨懸崖,后靠絕壁,如遇不測,易于保衛。

遺憾的是,花旗樓毀于“文化大革命”中,1985年,雞公山風景區管理局在原址重建了花旗樓,編號為135號。

由于缺乏直接的圖片證據,曾有人對蔣介石是否來過雞公山提出質疑。采訪中,記者查檔發現,曾在民國期間任雞公山管理局局長的房向離在其1948年5月出版的《現階段雞公山》單行本中說:“此山不獨為避暑勝地,軍事亦頗為重。故二十七年(1938年),主席蔣公曾一度駐本山南崗,指揮師旅,以與敵寇周旋……”

根據何軍整理的資料,曾在雞公山住了66年的農婦岳燕慶稱,她曾親眼見過蔣介石夫婦。“那天我正提著籃子回家,看見路兩邊站著一排排拿槍的軍人,有個兵過來攔住我說,"嫂子你可不能走啊,我們要過大人"。過了一會,過來十幾個人,我一打聽才知道"大人"是蔣介石。我看見蔣介石穿著白綢長衫,戴著白色寬檐太陽帽,拿著白紙扇。宋美齡穿黑色旗袍。他們在街上走,不少人都看到了……”

1938年 10月28日,雞公山被日軍占領,原有建筑遭到嚴重破壞,據國民黨雞公山警察局在1945年日軍投降時的相關報告稱:“全山私房262棟,遭日軍破壞的 125棟;道路被損毀20%,風景樹木被砍伐80%;山民住戶只剩235戶,商店全部歇業,山上一片荒蕪,景色大減……”

1949年4月1日,雞公山解放。3個月后,因無人申請核審產權,當地政府宣布將雞公山別墅收歸新中國所有。

新中國成立后,雞公山煥發了新的青春。1963年修通了盤山公路,1992年12月全部鋪通了水泥路面,還興建了療養院、賓館、飯店等。目前,雞公山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名勝區。【原標題:雞公山“萬國別墅”秘聞(組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網 2012-02-16 作者:孟冉文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