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西灘
西灘位于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13公里處,站在岸上遠眺,清澈的河水如絲帶環繞西灘,水面上鳥兒不時翩翩起舞,木舟點點,灘上綠樹掩映,村人慢行。
“這是黃河上最大的河心灘,面積有12平方公里,也是萬里黃河惟一有人定居的河心濕地,因此被稱作‘萬里黃河第一灘’。”濟源市坡頭鎮負責宣傳和旅游開發的趙戰勝向《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介紹說。
沿著一座小橋上灘,橋的盡頭立著一塊“萬里黃河第一灘”的石碑,灘上泥土透著濕濕的水氣,綠油油的麥苗迎風挺立,鳥兒在身邊恣意飛翔。
36歲的西灘村村民孔小軍正在屋邊整理著菜地。
“向東就可以望到西霞院水庫的大壩,水庫要在今年10月截流蓄水,要求我們五六月份開始搬遷。”孔小軍告訴記者,小浪底工程動工時,已經確定要上西霞院水庫項目,西灘上的住戶都要搬遷,從那時起村民都不再興建新的房屋。
灘上的樹木在不斷減少,“知道西灘要被淹了,村里的人就開始不斷砍樹,大片果林都被砍掉了。”孔小軍說,從1998年起,灘上的果園、樹木在逐漸減少,雖然現在看起來依然樹木茂盛,“但比以前少的太多了。”
坡頭鎮政府旁邊為西灘村新建的住房即將竣工,搬遷馬上就要開始,但西灘人對這塊居住多年的灘地依依不舍。“祖上都說這塊地是大禹之父伯鯀用從玉帝那里偷來的神土封堵泛濫的黃河堆積成的,黃河水無論再大也沒淹過西灘,1958年的大水也只是漫上一點點。”村里的老人都能說上一些關于西灘的傳奇,對這塊土地感情深厚。
“西灘不僅是濟源的西灘,更是萬里黃河的西灘,我們要在蓄水之前給后人留點什么,而不是當子孫們提起‘萬里黃河第一灘’時,望著水面永久地遺憾。”趙戰勝說。
數萬鳥兒的家園
12平方公里的西灘由油坊灘、西灘和柿林灘組成,每個灘上都棲息著眾多的鳥兒。
“我們曾通過取樣的方式對西灘上的鳥兒數量進行過統計,總共8萬只左右,秋后鳥兒會更多一點,超過10萬只,其中有很多是國家保護鳥類。”坡頭鎮主管林業的副鎮長王永興告訴記者。
而濟源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的王燕飛對西灘上的鳥兒更為了解,“濟源市內的所有黃河濕地都屬國家自然保護區,而西灘是黃河上最大的河心濕地,因此其物種分布非常豐富。”
王燕飛曾任《河南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一書副主編,據他介紹,河南共分布鳥類175種,“西灘上分布著近百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白鸛、黑鸛和金雕4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大天鵝、禿鷲、水獺、普通鵟等20多種,很多鳥兒他都見過,他還親自在西灘上救護過受傷的禿鷲,而包括白鷺、草鷺、灰雁、野鴨在內的省重點保護鳥類和一般野生保護鳥類西灘更多。”
王燕飛告訴記者,每年秋季都會有很多南遷的鳥兒在西灘上停留,而一些鳥兒慢慢適應西灘的環境后,也逐漸不再南遷變成了留鳥。盡管西灘上有這么多鳥兒,但“與幾十年前相比無論數量還是種類都減少了,那時村民種莊稼根本不用打農藥”。
即將消失的西灘讓包括王燕飛在內所有關注這些鳥兒的人擔憂:一旦23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這些鳥兒將到何處安家?真的眼看著數萬只鳥兒的家園永久消失?西霞院水庫即將蓄水的消息使保護工作更顯緊迫。
圍土筑島保護西灘
西霞院水庫位于西灘下游約4公里處,為小浪底水庫的反調節水庫,在小浪底工程動工時已確定上馬。
趙戰勝告訴記者,所謂反調節水庫,通俗地講就是當小浪底泄洪或調水調沙庫容減小時,位于下游的西霞院水庫將多余水量存于庫中,并在小浪底蓄水時利用庫存水量發電減少小浪底發電負荷,同時承擔調沙以及保持有效庫容等任務。
“1998年已經確定西灘850多名村民要搬遷,2004年底我們開始移民準備工作,在談到如何保護西灘、如何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問題時,一些人就提出在西灘上圍土筑島,將來此島可作為23平方公里水面的一處景點開發旅游,以此解決部分西灘人的就業問題。”坡頭鎮主管移民安置的副鎮長王峰告訴記者,灘上村民人均6畝地,但遷出后人均只有6分地,后期扶持是個大問題。
王峰并不諱言,提出圍土筑島方案時只是感覺“12平方公里土地淹掉可惜”,因為移民要做到“搬得出、住得下、富起來”,當時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幫助移民安居樂業,并未過多考慮“保護數萬鳥兒的棲息地”。
思路逐漸清晰,在討論圍土筑島方案的可行性時,坡頭鎮將保護“萬里黃河第一灘”這一歷史文化景觀、保護鳥兒的棲息地和移民后期安置綜合考慮,提出了更為充分完整的保護方案。
“筑島保灘的思路提出后,首先要明確這個島能不能筑、怎么筑和應該由哪些部門批準等問題,市里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副市長白玉成多次和小浪底建管局協調,并委托有關部門做調查,終于在2005年確定了可以筑島。”王峰告訴記者。
據王峰介紹,“可以筑島”確定下來后,島的面積多大需要更為充分的論證,太大會影響河道水勢,太小又不足以開發利用和保護鳥類,起初他們提出的方案是將島面積定為600畝,但最終被否定,“600畝會對河勢影響較大。”
2006年3月,濟源市組織論證,并委托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對西霞院庫區西灘筑島做可行性報告,最終將筑島面積確定為200.28畝。
“西灘筑島是必要的”
在西灘什么地方筑起面積200.28畝的小島,考慮最多的是未來對西霞院水庫庫容和河勢的影響。
由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作的《西霞院庫區西灘筑島可行性報告》中,筑島布置原則為:盡量減小對河勢的影響,盡量減小對西霞院水庫的反調節庫容和防洪庫容的影響,應考慮與岸邊的交通方便,結合西霞院工程庫區景觀,筑島材料盡量就地取材。
基于此考慮,可行性報告提供3個分別在西灘、柿林灘和油坊灘筑島的方案,并建議小島應盡量布置為曲線形,且因灘區縱橫比有較大差別,各方案均布置成橢圓形,長軸沿主流方向。
報告對筑島對西霞院水庫庫容的影響作了分析:西霞院工程有效調節庫容為0.332億立方米,僅比最小調節庫容大10%,筑島200畝減少庫容40萬立方米,占有效調節庫容的1.25%,3個方案面積相同對庫容影響相同;從對河勢的影響看,3個方案均對河勢有一定影響,柿林灘方案影響最小,西灘方案次之。
綜合3個方案的對外交通、料場、工程量和投資等因素,報告“推薦距離北岸適中,湖面比較寬闊,投資相對較小的西灘方案”。西灘筑島方案工程投資2091.04萬元,需填筑高度7.0米,“目前可能的施工方案是先用機械從四周向中間圍土,等高度適當后在周圍打樁圍堰,用鋼筋混凝土編網澆筑,然后填土加高到要求高度。”趙戰勝告訴記者。
報告在結論中還提出:西灘筑島對河勢和西霞院有效庫容還是有一定影響,但考慮到水庫建成蓄水后可形成新景點,200.28畝的人工島將成為當地旅游的亮點,可解決部分西灘村的移民安置,對濟源市以及坡頭鎮旅游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建西灘人工島也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指出,由于河段平面形態、沖淤變化及河勢變化的復雜性,且位于黃河河道中,還需要報河道管理部門審批,以確保不影響西霞院工程各項功能正常發揮和河道運行安全。
“按照審批程序,首先出具筑島可行性報告,然后項目要經濟源市發改委批準立項,再由河南省河務局作防洪評價報告,最后報黃委會批準。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可行性報告,市里也基本可以確定立項,最終被批準的可能性有八成,一旦批復即可動工。”王峰告訴記者。
綜合性的保護開發
在確定采用圍土筑島保護西灘的同時,濟源市綜合性的保護開發西灘的規劃也已出爐。
“保護西灘首先是保護‘萬里黃河第一灘’,其次是給數萬只鳥兒保留一處棲息地,另一考慮是對移民的后期扶持,我們要利用好西灘這一資源,結合旅游環境保護和景觀建設,開展生態建設工程,對西灘進行綜合性開發,促進西灘的可持續發展。”坡頭鎮黨委書記王四戰說。
根據規劃,整個筑島項目預計投資5000萬元,其中人工筑島投資2091.04萬元,建設水景特色餐廳、水上休閑樂園、游泳池、水底世界等旅游投資3000萬元。而為保護黃河水源不受污染,人工島上還要建設小型凈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一座,以滿足旅游和環保需要,人工島的用電將采用水下鋪設電纜的方法解決。
而在《濟源市旅游業“十五”發展規劃》中,均將發展坡頭鎮旅游列入規劃,坡頭鎮將以西霞院庫區西灘筑島的保護開發建設為龍頭,充分利用和發揮濱水優勢,營造優美的旅游環境和人居條件,帶動全鎮發展。
4月8日,“小浪底·西霞湖投資項目推介會”在鄭州召開,國內40余家公司、大型企業的老總會聚,共同考證西霞院水庫、西灘筑島等投資項目。
“西灘是黃河上最大的河心濕地,也是黃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灘,1500年前已有人類定居,它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在庫區水面形成之前筑島保護西灘,實現西灘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不能眼看著‘萬里黃河第一灘’在我們手里消失。”王四戰對西灘未來的保護和開發充滿信心。(鄭州晚報記者 宋振科/文)【原標題:萬里黃河第一灘將圍土筑島護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