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院,處于開封城區內中心地段,與劉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為“同合裕銀號”。1933年銀號倒閉,改為國民黨河南省銀行,后改為河南農工銀行,日偽時期在此設偽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歸河南省銀行。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曾為我冀南中州銀行駐汴聯合辦事處。解放后為開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遭受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開封“監護”,1969年11月12日在這里蒙冤逝世。十年動亂中,徐向前元帥、楊成武將軍也曾被“疏散”在這里。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后,開封及外地來汴的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瞻仰劉少奇逝世處,緬懷一代偉人。1993年8月,中共開封市委決定將劉少奇主席逝世處辟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計劃按原貌整修劉少奇主席逝世處,建劉少奇銅像、紀念碑等。1993年10月,在劉少奇同志誕辰95周年之際,劉少奇銅像落成并揭幕。1994年11月12日紀念劉少奇同志逝世25周年時,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正式開放,薄一波同志為陳列館親筆題寫了“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館名。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事件發生地,開放以后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解放軍官兵、青少年參觀、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豐功偉績、高尚風范的重要紀念地;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中共黨史的教育基地。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仍保持“同合裕銀號”初建時的風貌。整個陳列館座西朝東,為一天井院式的三層樓群,屬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目前,整個展館占地1500平方米,由大門;前院、保護廳房和東樓;后院、北樓、西樓(逝世房間)、南樓和南二樓等主要部分組成。整個建筑雄偉壯觀,布局嚴謹,風格獨特,保持原貌較好,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館內以大量的珍貴圖片和部分珍貴文物,展示了劉少奇同志的主要光輝業績、高尚風范和蒙冤逝世的情景。近年來,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在紀念、宣傳和學習劉少奇,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中共黨史教育等方面,已經和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陳列館前院大門恢復了建筑原貌。院門正上門鑲嵌有薄一波題寫的館名。前院南北兩側建有高大圍墻,圍墻上有碑廊,北面是鄧小平、陳云、李先念、彭真的題詞,南面是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手稿局部。
東樓一樓展覽廳臨前院為外走廊,四根兩層樓高的圓形廊柱為混凝土結構,底部直徑1米,氣勢恢宏,廊柱柱頭飾花卉浮雕,極為華美。展覽廳廳門正上方嵌有鄧小平題寫的“緬懷劉少奇”匾額。前展廳內主要布置了反映劉少奇的光輝一生,特別是抗戰時期在中原革命活動和解放后對河南人民巨大關懷的珍貴圖片及一部分實物。
天井院中敬建有劉少奇銅像,院子北側立有一塊漢白玉碑,碑上敬刻著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題字“劉少奇主席逝世處”和由開封市政府撰文、其子劉源敬書的碑文。
天井院北樓一層為銀號金庫,劉少奇主席逝世后,遺體停放在金庫通往地下室的南道間。北樓二層在“監護”劉少奇主席時,設有專線電話直通“中央文革”,天井院四樓即為“監護”劉少奇主席的人員住處和劉少奇主席逝世房間。其中,西樓中間房屋內正墻上方懸掛著劉少奇主席巨幅標準像,像下嵌有一塊漢白玉雕成71朵菊花的浮雕,象征劉少奇主席享年71歲。六個展柜內分別陳列著劉少奇主席逝世前的病歷、鼻食管等,逝世時的遺體火化介紹信、火化登記卡、骨灰盒、骨灰寄存證,劉少奇主席生前穿過的衣服、戴過的帽子、用過的皮箱等。靠南端是劉少奇主席逝世房間,按原樣擺放著病床、被褥、枕頭、氧氣瓶、吸痰器、輸液管架、藥櫥藥品、大小便器等。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館藏文物和展品總數為39件。其中,原件有劉少奇主席穿用過的衣、帽、褲、皮箱、文件箱、刮胡刀等11件;遺物有枕頭、大小便器、藥棉盒等4件。(原標題: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