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敬賢的傳說
2013/4/8 11:14:0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文王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因被商紂王封為西伯侯,世人又稱其為西伯。周文王精通陰陽八卦,故今人又稱《易經》為《周易》。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周公解夢》即源自此書。文王在位時,以“賢名聞于諸候”。《史記》稱,文王曾“獻河西之地以求除炮烙之刑”,還說文王“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姜子牙,汲人(今衛輝市太公泉鎮人),名尚,字子牙。因其先祖佐禹平水有功,被封于呂,故又名呂尚,但世人多稱其為姜太公。相傳姜子牙五十歲時在棘津當過小販,七十歲時在朝歌屠牛賣肉,八十歲在渭河邊垂釣。后輔佐文王與武王攻商興周,滅商后被武王封于齊。
關于周文王請姜子牙,民間有著不同的傳說。據《史記》載:周文王一次打獵前得卦辭曰,“此行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為成就霸業的輔佐。”出行后,在渭水之濱文王遇見了姜子牙,相談甚歡。周文王欣然地說:“我祖父在世時曾多次告訴我,將來一定有個了不起的人物輔佐我成就霸業,想來這個人就是你吧!你真是我家父盼望已久的人啊!”故后人又稱姜子牙為太公望。后姜子牙果然協助文王、武王,完成了滅商大業。
在民間,出于對周文王與姜子牙的神化,一直流傳著周文王拉姜子牙八百步,姜子牙保周朝八百年的傳說。有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獵,當走到渭河邊時,遠遠看見一個白胡飄飄的老者,端坐在河邊釣魚,奇怪的是,老人的魚鉤竟不在水里,而是離水三尺有余。周文王深感奇怪,遂上前詢問,走近一看,老人所用的魚鉤也是直的。周文王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始終未見有魚上鉤,于是問到:“老人家,您這樣釣魚,魚何時才能上鉤啊。”姜子牙說:“我非釣魚而在釣人,自有愿者上鉤。”周文王又問:“可曾釣到?”姜子牙收桿轉身說:“正在今日。”周文王一聽知是遇到了高人,遂躬身相請。姜子牙說:“我同你回去可以,但你必須親自為我駕車。”周文王聽后毫不猶豫,親自駕轅拉姜子牙向回走。走了一段后,周文王因體力不支停了下來,回身問到:“可以了嗎?”姜子牙說:“久聞文王敬賢,今見果然不虛。今天你拉我八百步,我保你周朝八百年。”周文王一聽,趕緊說愿意再拉。姜子牙哈哈大笑說:“天意如此,再拉無益。”遂請文王上車回轉西歧。后來果然從武王滅商建周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正好八百年。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