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惲(1227-1304)字仲謀,號秋澗,元衛州路汲縣(今衛輝市)人,元朝著名學者、詩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剛直不阿,清貧守職。歷官中書省都事、監察御史、平陽路總管府判官、翰林待制、河南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福建閩海道提刑按察使。卒贈翰林學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謚文定。
王惲悉心為元朝謀劃。曾論列百五十余章,進《承華事略》20篇,《守成事鑒》13篇。王惲一生還勤于著述,留下的著作有《秋澗集》100卷,首77卷為詩文,后23卷為專著,包括《承華事略》、《守成事鑒》2卷、《中堂紀事》、《烏臺筆補》10卷、《玉堂嘉話》8卷。另有《相鑒》50卷、《汲郡志》15卷。這些著述集中地反映了他在文學、史學方面的建樹,同時也為后人了解和研究元朝政策的轉變,以及元朝的社會和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