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約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創(chuàng)建者,姬姓,名發(fā),謚號武王,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約前1050年文王死,他繼承王位,沿用“受命”年。武王母親為“太姒”,其正妻為“邑姜”。和武王相關的大事件有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巨橋發(fā)粟及孟津觀兵。
周武王同盟山位于獲嘉縣城,東距新鄉(xiāng)市區(qū)16公里,毗鄰新焦公路。該山(壇)為昔年周武王率師伐紂,在商郊牧野舉行戰(zhàn)前誓師的盟臺,史料記載為諸侯兵捧土封之,即《尚書·牧誓》所載的牧誓之所,也是武王軍舉行牧野大戰(zhàn)現(xiàn)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證。其文化層豐富,考為龍山文化至商周文化遺址,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諸侯演武場”、“諸侯井”、“周武王飲馬池”、“姜太公校閱臺”等古跡遺存與該山(壇)相依相連,交織形成了追溯牧野戰(zhàn)景、尋古探幽的千古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