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門大蔥”原產于北站區耿黃鄉南張門一帶,其品質優良,歷史悠久,具有脖長、圪塔大、味鮮辣、解毒開胃、油炸時能自動開裂等特點。據史料記載,“張門大蔥”約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明萬歷年間曾作為貢品,倍受皇室贊譽。
推行“大包干”責任制以來,由于一些農民重施化肥,輕施粗肥,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大蔥根系生長環境惡化,種植面積由原來的數千畝減少到現在的數百畝,瀕臨滅絕。
為了拯救、恢復和發展“張門大蔥”這一傳統地方名優特產,北站區投入15萬元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5000畝,重點開發優質“張門大蔥”擴繁生產。去冬今春,區農業、蔬菜部門認真組織張門大蔥擴繁生產,與農戶簽訂了1000畝的種植協議,為農戶無償提供優質大蔥良種近500余斤,舉辦大蔥培訓班 3期,技術人員走村串戶指導育秧,目前秧苗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