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大鼓”始稱“銅器會”,通郭村《清蓮寺碑》記載,“銅器會”始于東漢明帝時期,距今約兩千余年,后幾度興衰。歷朝歷代曾多次進京演出,而最有傳奇色彩的為明朝萬歷年間進京,為國母慶壽一折。
解放后,人民安居樂業,有老銅器會員重新組建鼓隊,隊員百余眾,響譽周邊市縣。“文化大革命”時期,受“破四舊”等因素影響,千年鼓譜付之一炬,“銅器會”名存實亡。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重視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銅器會”再度興盛,2005年以來,在延津縣委宣傳部的引導下,將“銅器會”更名為“開明大鼓”,通郭村村委會還特聘國家級專業人士進行指導,使開明大鼓鼓藝逐步趨于純熟,規模不斷擴大,受到本地及周邊縣市群眾的熱烈歡迎,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關注,知名度日益提高。2007年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保。
開明大鼓講究鼓與舞結合,輕與重結合,靜與動結合。舞姿優美,鼓聲磅礴;輕如雨打蓮花,重若電閃雷鳴;靜如涓涓流水,動若萬馬奔騰。欣賞開明大鼓,使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
該項目曾得到中央電視臺的報道。在華北五省二市大匯演、新鄉第二屆鼓舞大賽中獲得金獎。2009年延津縣首屆全民運動上,開明大鼓的匯報演出,獲得很大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