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鄉(xiāng) >> 走進新鄉(xiāng) >> 印象新鄉(xiāng) >> 瀏覽新鄉(xiāng)

共伯和與輝縣古共城

2013/9/25 16:24:51 點擊數(shù): 【字體:

  西周從武王建立,傳了九世到了厲王。這時,奴隸主與奴隸、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銳,周王朝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嚴重的危機。周厲王是一個十分暴虐的君主,他不僅對奴隸十分苛刻,即使對平民為主體的國人也十分殘暴。那時候,國人雖不是奴隸,但生活也十分困苦,許多人連父母妻子都養(yǎng)活不了,就到山林川澤去找生路。周厲王卻宣布國都周圍的山林川澤歸他“專利”。都城內(nèi)的國人走投無路,就咒罵厲王。厲王就派人到處監(jiān)視,偷聽,誰咒罵他,他就殺掉誰。國人果然不敢講話了,他們只能用眼神進行交流。周厲王對此覺得很是得意,他對大臣們說:“我能制止人們的誹謗,你看,他們不是都不敢講話了嗎?”他的大臣召公虎聽了,非常擔心,就告訴厲王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河水決口,就不好收拾了。”厲王根本不聽,反而對國人鎮(zhèn)壓得更加厲害。國人忍無可忍,終于發(fā)生了暴動,一部分奴隸,甚至保衛(wèi)王宮的士兵也參加了。國人攻入王宮,厲王嚇得跑出了國都,到彘(山西霍縣)這個地方躲了起來。國人到處搜尋厲王,沒有搜尋到。后來暴動平息,但厲王已死在了彘。太子還十分年幼,大家就公推衛(wèi)國的國君衛(wèi)僖侯的長子共伯和代行天子事,并將這一年定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這一年也正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伯和是衛(wèi)國共城的主人,他居共城,名和。當時貴族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他居伯位,故人稱共伯和。共伯和在共城期間,好行仁政,深得共城人民擁護。當人們把他舉薦到周王朝,代理周天子執(zhí)政以后,他日夜操勞,國家管理得很好,國力日盛,民室日富,獲得朝野一片贊譽,恢復了周初的繁榮。他代理朝政14年,到了公元前828年,周厲王在彘地病死,這時太子也長大成人并已掌握了治國的本領(lǐng),共伯和就與諸侯大臣商量,扶太子繼承王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周宣王。至此,共和終止,共伯和結(jié)束了他代行周天子執(zhí)政的生涯,回到共地和百姓在一起了。共城即今輝縣市。共伯和時所居的共城就在原輝縣東五里,固圍村東二里的地方,當?shù)厝朔Q為“城上”。這就是當時共伯和留下的城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文物工作者曾對這個城址進行過調(diào)查,它的面貌清楚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共城的地理位置,座落在太行山支脈九山的南麓,東沿東石河,西臨百泉河(即衛(wèi)河),南望平原活野……現(xiàn)存的城墻,像幾條體魄巨大的臥龍,斷斷續(xù)續(xù),伏臥在太行山的懷抱里。”

  共城城墻據(jù)實測,西墻長1300米,北墻長1200米,南墻長1200米,東墻沿東石河南行長1300米,城圍長5000米,共城總面積約156萬平方米。

  這座共城城墻,全部分層夯筑,有圓夯,橢圓夯,平夯。經(jīng)過實地考察測量,發(fā)現(xiàn)夯土大都是圓夯窩。

  共城北半部城墻的基槽牢固地座落在地面石頭上,穩(wěn)如盤石。北城墻和東西城墻的斷面很厚,這可能是為防御北面太行山特大山洪暴發(fā)時的沖擊。共城東南面那段城墻保存得比較完整。

  共城遺址的城墻上,主要是紅粘土、黑土、黃土、白土,還有三花土。

  2800年時間過去了,古共城遺址成了今天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的共城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輝縣市還開辟了“共城公園”供人們參觀瀏覽。

  注:“共和”一說為周公、周公共同代理朝政。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鄉(xiāng)(2011-05-19)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shù)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