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垴里供奉二神的來歷
2013/9/10 15:40: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相傳在明朝以前,從固始城關到大棚之間,是一大片堰灣地,土質肥沃,十里展平,卻長期無人耕種。有這一年,從安徽六安那邊過來一個匠人,名叫張能人。這張能人行路行到堰灣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只覺得口干舌燥,身疲力竭,這里前不著村,后不挨店,他就往路邊一個草棚里一躺,倒頭便睡。睡到約摸三更時分,忽聽耳邊有人輕聲呼喚,張能人迷迷盹盹中睜眼一看,只見一個白發銀須的老翁,手扶一根三彎九曲的龍頭拐杖,笑瞇瞇地站在面前。張能人心里由不得有些吃驚,一時不知所措。老翁開言道:“能人不必吃驚,我乃當方土地是也。今天你路過此地,見此處大片土地常年荒蕪,一路走來唉聲嘆氣,可見你是個惜土如命的人。為此,我特使小術讓你困乏沉睡于此,以便同你相商:我意留你定居此地,將這片土地交給你耕耘播種,日后定能大發財源。不知能人意下如何?”張能人聽過,翻身跪地納頭便拜:“仙人指點,感恩戴德。只是小民手中無錢,一時難以置買牲畜農具。”
老翁手捻銀須,哈哈一笑說道:“這些又有何難?今晚你只寬心睡覺,明日一早定能如愿。”說罷,化作一股白煙,形影不見。張能人反復抹抹眼睛,仍是啥也不見,一片漆黑,想到剛才可能是一夢吧,因為白天看到這里大片荒地心疼得很,故而夜里才有此夢。
次日天明,張能人一覺醒來,只見周圍完全變了樣子:草棚換成了一座四合大院,自己昨晚睡的窩鋪形影不見,自己現在身坐在堂屋東頭的大臥房里。他起身到了院內,只見東廂房南邊有角門,穿過角門是一長排牛棚,幾頭大黃牛正在悠閑地嚼著草料;返身見西廂房南邊也有角門,正和這個角門相對。他穿過西角門,原來是一長排農具棚,內里鍬、鋤、犁、耙、锨、杈、羅、籃,樣樣俱全。張能人恍然大悟,連忙跪地對天磕頭,口發誓言:“蒙仙人指點,我張能人從今往后,誓以土地為本,辛苦耕耘,以報仙恩。”不幾日,張能人接來老母并妻子家人,又約了幾個安徽老鄉,同來安家定居,耕種此地。張能人為人正直、誠懇,吃苦耐勞,不僅把地種得很好,和當地人也交往得和和睦睦,相處相幫,加之風調雨順,連續多年都是五谷豐登。張能人一時成了方圓數里的富貴大戶,他本人因起早搭黑和土地粘和在一起,人給起了個外號叫“聞土香”。
“聞土香”愛土如命,自然更忘不了土地老爺的恩情,他在發家以后,拿出一筆大錢,精選一塊高敞的土地,興工建廟,塑土地老爺神像立于廟堂正中,年年月月香火不斷。
“聞土香”家業越來越大,適逢后半輩子妻子又給他生了個兒子,這叫張能人喜得連睡覺也在打哈哈。他把兒子取名叫張天保,希望老天保佑兒子成人,將來好繼承他這份家業。至于對天保的疼愛,那是無話可比,只能是頂在頭上怕驚他,噙在嘴里怕化他,簡直不知怎么侍候為好。
又過了一些年,張能人兩口兒相繼去世,這張天保已經長大成人。由于從小嬌生慣養,自私任性,好吃懶做,游手好閑。老夫妻去世以后,他更是放縱無羈,整日東游西逛,騎馬打獵,賭博嫖娼,沒有幾年,一份偌大家業被他輸光嫖光,上千頃好地也都荒得不成樣子。
這個不肖之子胡作非為,可把土地老爺氣壞了,他發恨要懲治這個張天保。
一天午后,突然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頃刻間瓢潑大雨從天而降,從午后下到半夜,又從半夜下到天明。不說平地上水深三尺,附近幾條大河也一齊河水暴漲,洪水像一頭猛獸,東沖西撞,眼看把這片千頃好地沖得東一塊西一溜沒了影兒,就像開春冰河解凍一樣,水上冰塊破破碎碎,很快被沖得滿河窟窟窿窿,連不成一個塊兒。張天保這時候還在家里飲酒作樂,嘴里唱著高調說:“你大水只能沖走我的地,沖不走我張天保的好福氣!”土地爺在外聽著更惱,操起龍頭拐杖往張天保宅院一揮,洪水陡漲三尺,埋住樓頂,轟隆一聲,房倒屋塌,張天保也跟著一命嗚呼了。
這場洪水,雖是對付張家,連帶也害了當方百姓。張家的長工伙計和一些佃戶、窮鄰,眼看土地被沖毀,一起結伙跪地磕頭求告蒼天救命,哭號聲震天動地。相鄰的一位土地老爺聽到哭聲連忙趕來,指責當方土地說: “你懲治張家惡少,不能傷了好人;你要扔掉一個爛桃子,不能把成籃的好桃子都豁出去。”說罷,操起手中的龍頭拐杖,往那洪水中左堵右撈,那一大塊一大塊正要漂走的土地,經他龍頭拐杖一按,也就落地不動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