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炯(1908~1931),河南省商城縣上樓房(今屬安徽金寨)人,革命烈士,紅軍早期軍事領導人,鄂豫皖根據地創立者之一。1923年入商城筆架山甲種農業學校讀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受黨組織派遣,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次年夏回家鄉,以教書做掩護,開展農民運動。1928年春商城縣委積極籌劃武裝暴動,為做好暴動準備,派商南團委書記周維炯打入丁家埠民團,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他以民團軍事教練的身份,積極做士兵的工作,并在民團中成立了黨支部。1929年在商城南部、羅田北部和麻城東北部劃為特別區時,周維炯任特別區委委員。5月6日參加領導以丁家埠民團為主發動的商南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他任師長。
“大別山,峰連峰,出了個英雄周維炯。打入民團鬧暴動,鬧得滿天紅!”這是鄂豫皖邊區流傳下來的一首民歌。歌中所唱的周維炯是豫東南紅軍和蘇區的創建人。后與黨代表徐其虛率部打退地主武裝和國民黨軍多次進攻,壯大紅軍力量,發展農會和赤衛隊,領導創建豫東南蘇區。后率部策應六霍起義,為紅三十三師和皖西蘇區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30年5月起,任第一軍第三、第二師師長,第四軍十一師師長,參與指揮攻克霍山、英山、光山等縣城的戰斗,率部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二次反“圍剿”和蘄黃廣地區作戰。1931年3月在鄂豫皖紅軍全殲國民黨軍第三十四師的雙橋鎮戰斗中,率所部第三十三團和第十師二十八團,迅猛插入國民黨軍指揮中心,使其指揮失靈,對戰斗全勝起了重要作用。艱苦緊張的戰爭生活,使周維炯無暇顧及家庭和個人問題。幾年中他只回過一趟家。他的未婚妻多次在行軍的路口上等他,有一次終于等到了,周維炯滿懷深情和歉意,對她說:“革命成功了,我們就成親。”說罷策馬而去。后周維炯由于反對張國燾“左”傾冒險計劃而遭誣陷,1931年10月被殺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縣),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