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幼名福松,名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他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歷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荷蘭等西洋國家根據“國姓爺”的閩南語發音Kok-sèng-iâ,稱之為“Koxinga”。
鄭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將,華夏志士,父親為海盜出身的南明將領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原籍福建泉州石井(現拆分為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戶藩,祖籍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當地有他的衣冠冢)。1646年勸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連年出擊粵、江、浙等地。1659年與張煌言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兵敗后退守廈門。1661年,率軍渡過臺灣海峽,在臺灣南部登陸,攻克荷蘭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蘭總督投降,臺灣重歸祖國。他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史稱明鄭時期。他推行屯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