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聶中東是“怪才”,不僅因為他在秘書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譽為“中國秘書史上的坐標”,更因為他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潛心書藝,在書壇獨樹一幟。
聶中東書法上溯秦漢,涉獵魏晉,借鑒明清,在深得舒體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審美元素,形成了氣象渾穆而又不失典雅俊秀的藝術風格。他不僅繼承了舒體,更發展了舒體。其書法法度嚴謹,中鋒運筆,藏頭護尾,筋骨內涵,猶如綿里裹鐵,外柔內剛。回鋒逸轉,起落筆之圓勁,既莊重勁健,又活潑靈動,生氣貫注。
觀其作品,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行之間遞相映帶,神完氣暢,精妙和諧。在章法布局上,聶中東的書法疏密得體,肥瘦勻稱,參差有致,俯仰之間氣象萬千;鋒芒不露,風姿綽約而見活力。時而酣暢潑墨,恣意縱橫,如關東大漢手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時而惜墨如金,細若游絲,似江南女子輕捻琵琶,淺吟低唱。
聶中東的書法作品,時時透出氣壯山河的豪邁情懷和氣度厚重的自然氣韻。著名書法評論家翟本寬評其草書作品《沁園春·雪》時,稱其作品:“馬踏飛燕之迅捷,鴻抓雪泥之輕靈,虎巡萬山之威儀。”可見對其作品評價之高。
清代畫家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一個時代應該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書法也是如此。目前,傳統的書法藝術正向現代轉型,來滿足多元化時代人們對書法藝術的需求。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書法藝術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作品更有活力,成為真正記錄歷史的“墨跡”。
聶中東正是把握住了時代的趨勢,才在“工體書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硬筆書法還未普及之時,許多青年人的字寫得讓人很不舒服。為了弘揚我國的書法藝術,讓每個人都能寫的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經過不斷的努力嘗試,聶中東終于在1990年創出“工體書法”。“工體書法”以實用為主要目的,以傳統書法藝術為基礎,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習慣創作成的。作為工體書法的創始人,聶中東曾經培訓學員數萬人,使這種新書體風靡一時,當時學校、企事業單位都采用這種書體。通過這些活動的大力宣傳,“工體書法”深入人心,聶中東為推動河南乃至中國的硬筆書法藝術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當時的舒同為人做書,是分文不取的。聶中東不僅在書法上有舒同的大氣,在為人上更得舒同的豪放。凡是喜愛書法的人向其求字,從來不讓來人為難。雖然他的書法潤格已經達到12000元/平米,但他從來不因為這而吝嗇。聶中東說:“只要能有更多的人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我寫一些字算得了什么?”
聶中東1962年生于革命老區新縣,自幼酷愛書法,少負盛名。他熱衷于書畫方面的活動,自己拿出錢來舉辦書畫展覽,并為展覽貢獻自己的作品。身為中國秘書科學聯盟主席,河南省現代秘書科學研究院院長,他還在自己主編的《秘書理論與實踐》雜志上專門開辦書畫欄目,為推廣書畫藝術不遺余力。此外,他還組織主持大型書畫展及公益性書畫活動50多次。聶中東為書法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其事跡曾200多次被中央、省、市各級媒體報道,他也榮獲“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等各類榮譽30多次。在今年的“河南省十大文化新聞人物”評選中,聶中東因出色的成績贏得了“河南十大文化新聞人物”的榮譽稱號,在光環籠罩下的聶中東依然謙虛地說:“榮譽是社會給予的,我會保持清醒的頭腦,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聶中東,著名書法家,首屆河南省十大文化新聞人物。現任中國秘書科學聯盟主席,河南省現代秘書科學研究院院長,《秘書理論與實踐》雜志編委會主任、總編。其書法作品多次在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和一等獎,并被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國外50多個國家數千知名人士收藏。
曾編著《鋼筆書法字帖》《實用工日書法字帖》《河南企業書畫名人作品集》《中國書畫家作品》《愛我中華書畫名家作品》等字帖和書畫作品集。主編“九五”社科規劃項目《中國秘書史》及《秘書學教程》、《文書寫作》、《檔案管理學》等專業著作多部,其中部分被選入高校教材。【原標題:訪著名書法家聶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