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河南省美術館的門口,書法篆刻家周斌一身休閑衣衫,微笑著迎接我。他辦公室寬大的書案占據了靠窗的位置,上面擺滿了筆墨紙硯,他的臨池之作幾乎掛滿了墻壁。讓他挑選兩幅滿意的作品供拍照,他輕輕搖著頭說:“還是重新寫吧,昨天寫的作品,可能今天就看不上了。”
書法是迷人的藝術
周斌1967年出生于信陽固始縣,那里是被中國書協正式命名的“中國書法之鄉”,出過很多優秀的書法家。受濃厚藝術氛圍的影響,周斌自幼就喜愛書法。最初從唐楷入手,后轉向秦篆漢隸、楚簡帛書、西周金文等高古書法中吸取藝術營養,并將各種藝術風格融會貫通。他的楚帛篆書,結體自然,用筆生辣,追求稚拙野逸的趣味。他的書法篆刻作品連續20次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并在第二、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獲獎。在周斌心目中,書法是令人著迷的藝術,每次臨池創作都是一種享受。他說,看著自己的得意之作,既有快感也有成就感。
回憶走過的書法之路,周斌難忘的事情有很多:1989年,他的作品就入選了全國性的書法展覽;1990年,23歲的他成為中國書協最年輕的會員之一。之后,他拜著名書法篆刻家李剛田為師。在名師的點撥下,周斌調整了主攻方向,并很快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周斌說,藝術創作中的風格不是刻意的行為,而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這得益于生我養我的中原大地。對中原文化的耳濡目染使我具備了對淳厚、質樸、雄渾等意象的親和力和領悟力。”
篆刻是動聽的“音樂”
書法之外,周斌長于篆刻。他對楚篆書的研究,深深滋養著他的印風。創作上,他將書法與篆刻巧妙融合,他的篆刻作品線條流暢深厚,章法平中見奇,取眾家之法,以個性化之,新穎多變且端莊大氣。
初學篆刻,他從戰國小璽入手,并廣泛涉獵秦磚漢印以及宋元人的作品,后來,他進一步借鑒明清和近現代諸家,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作品都對他產生過影響。周斌盡管在臨摹古人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他“學古而不泥于古”。他以金文刪繁就簡,取楚帛書縱橫氣勢,合“古質”與“我意”為一體,讀之令人生出“大江東去”般的豪邁。周斌喜歡聽刀筆在印石頭上刻削的聲音,他說:“那聲音是動聽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
愛好是甜蜜的事業
周斌曾供職于信陽日報社多年,那時的他雖然工作繁忙,但幾乎每天都要臨池不輟。2005年,他被調到省美術館擔任外聯部主任,愛好成了甜蜜的事業,周斌覺得很滿足。他說,這是一種難得的幸運。2009年,周斌當選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后,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在我省青年書壇產生了廣泛影響。周斌說:“弘揚書法藝術魅力,團結凝聚更多的青年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投身河南的文化強省建設,是我任期內的重要使命。”
如今的周斌,雖然公務繁忙,但每天都要擠出兩三個小時靜靜地練習書法篆刻。周斌說:“書法是綜合的藝術,要在字里行間表現出獨特的文化韻味和審美追求。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個性,才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周斌覺得現在是自己創作狀態最好的時候,“篆書是一門古老而深邃的藝術,我希望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原標題:周斌:刀筆竹書意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