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信陽 >> 信陽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信陽

信陽禮俗瑣談

2013/9/16 15:29:12 點擊數(shù): 【字體: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中華民族素以重“禮”而聞名于世界。“禮節(jié)”與“風俗”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信陽,位于我國的中部,是南北文化的交叉帶,因此,信陽禮俗較之國中其它地方既有共性的一面,也不乏其獨特之處。追索起來,既可以看到漢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亦可以透視豫南區(qū)域文化的形形色色。筆者檢閱史籍方志,略有所得,形諸筆墨以饗鄉(xiāng)梓讀者諸君,并就教于大家。

    祭祀典禮,既反映人類對大自然的恐懼與崇拜,也表達人們的愿望和企盼

    人類文化習俗的源頭是神話和傳說。人類把對大自然的困惑、恐懼和崇拜,都摻雜進神話傳說之中,并將其人格化、神化,再加以頂禮膜拜,這便出現(xiàn)了許多神和神殿,出現(xiàn)了祭祀神的文化習俗和專門的典禮。

    信陽祭拜社稷、先農(nóng)、風云雷雨電山川諸神的典禮是極為隆重的。當是日,地方長官身著朝衣官服,率紳民百姓,親自焚香跪拜,贊唱執(zhí)事各司其事。爾后由地方首長正印官秉耒,佐貳執(zhí)青箱播種,各官俱用右手扶犁,左手執(zhí)鞭,各行九推之禮。立春之前一日,塑造春牛并芒神各一,由各官率眾迎于城東郊,“由正印官擊鼓三聲,環(huán)鞭土牛者三”,是謂“迎春”或稱做“打春”。這樣的祭典,既表達人們對神佑護祈求,也表現(xiàn)地方當局對農(nóng)稼的重視,所謂勤農(nóng)勸耕之謂也。

    在所有的祭祀慶典中,以祭祀孔夫子孔廟的典禮最為隆重,對“禮”的要求更加修嚴、繁復。

    舊時中國,神何泛泛。信陽民風近楚,所敬神神怪怪甚多,乃至千年古木、怪誕的石頭,都能享受人的祭奠。從春至夏,從年首到歲尾,從初一到十五,從社會到家庭,都有神要敬,逢廟燒香,見佛叩頭,民不勘其擾。

    “喜三”(洗三)、“抓周”、“冠禮”、喪葬━━人生旅程中的喜喜憂憂

    嬰兒落地的第一聲啼叫,宣布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種生命的延續(xù),歷來為人類所重視。信陽人對此的喜慶方式叫“喜三”或叫“洗三”。前者言其得子女之喜悅,后者寫實,即第三日給嬰孩好好用艾水清洗一番。這日,得子人家門前披紅掛彩,遍請親友吃“喜面”,將熟雞蛋染成紅色的,散給鄰里的兒童,叫“吃紅蛋”或“吃喜蛋”。媳婦娘家得到喜訊后,便打發(fā)人用竹筐裝著掛面、油條、母雞等各種禮品及嬰孩穿戴之物,前往女婿家送“月禮”。在生男或生女方面,民間素有“弄璋”、“弄瓦”之分,有重男輕女之陋習。這種陋習尤以荒僻山區(qū)為最甚,男多女少,致使不少人孓然一身,打“光棍”。實在是人類給自己造成的悲劇。

    結婚,是人生一件大事,婚禮,是一種極受人們重視的大禮。婚禮之前,要為新郎舉行“冠禮”。迎親之前將新郎立于祖堂紅氈上,具新衣冠,由來賓、族、戚子弟為新郎裝飾,披大紅彩綢成十字,頂插金花,焚香楮,向祖宗父母行四叩禮,遍拜來賓、族、戚之尊長者訖,再去迎親。男女結合,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有成議,乃具兩造庚帖互換。男家佐以釵釧餅果之屬,女家以書硯筆墨答之,交宴媒妁。仕官望族,問字納采,親送奠雁。無雁代以鵝或雞配之。送親,皆擇族中有福者執(zhí)花燭照,綰同心結以封花轎。至夫家,擇族中有福者導出花轎,攙扶雙拜祖宗天地、入房。新郎以彩箸為新婦挑除蓋頭紅巾,坐床飲交歡酒,合宴來賓。入夜的“鬧房”,是婚禮的高潮,親朋子弟極盡笑謔,至夜深不散。婚姻禮既有嚴肅守禮的一面,也充盈著喜劇的色彩。其迎親,過狀元橋,入洞房等禮儀過程也表現(xiàn)上古人類的搶親習俗孑遺,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東西。

    喪葬之禮,在信陽是又一種受人重視的大禮。中國古時,提倡“厚葬久喪”,故爾喪葬之禮繁復講究之處比起婚禮還要復雜。喪禮,包括棺、槨、儀衾,朝留心夕哭奠。凡人病危,遷居正室,戒內外,書遺言,置新棉絮于口鼻間,棉絮不動,即已氣絕,便將亡者由床上抬至地鋪,放炮仗為死者送大行。家人舉哀易服,護靈守喪,為死者沐浴更衣,具棺入殮。此前已由死者家屬具訃告遍告親友。親友聞訊亦紛紛前往吊喪。其長子長孫披麻戴孝,跪謝吊客,捧木主,摔老盆。至親好友,扶靈送葬,極盡禮數(shù)。信陽舊俗,在送棺入葬時扎有靈屋車馬,木俑、以及牛、馬、羊、雞、犬、豕等,總之,希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里也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吊喪的親友,要送奠儀、錢帛、挽聯(lián)、挽帳,不一而足。乃至成禮,廣張筵席,魚肉雜陳,孝子稽器芻靈,充塞衢路,無論中人之產(chǎn),竭蹶從事,以事鋪張。這樣的喪禮,對死者已無意義,對生者徒增負擔,甚至無力操辦,但懾于禮儀習俗而告貸者,亦不乏其例。

    信陽曾是一座古老的州縣,屬于國家和地方的禮儀,也是頗多的。例如,凡科舉應試,先期由知州縣尊,遍邀應試諸生,懸檐額,結彩樓,架橋曰瀛州于中庭,送大門外,并以鼓樂導之。入學,凡歲科舉進發(fā)紅案后,知州擇日設酒于大堂。至期,新進者衣公服,分班參見,行四拜禮,就座飲饌,散給紅花,鼓樂導至文廟,行三跪九叩之禮,拜過孔圣,退至明倫堂,知州與學師交拜。新進者見學師,行四拜禮,送席就坐,欽三巡起立,四揖辭退。由此可見,這樣瑣煩的禮俗,處處拘束,名為赴官宴,勿寧說是出操受訓。但又畢竟是一種禮遇,一種為莘莘學子所渴求的精神享受。

    “鐸教”、“鄉(xiāng)飲” ━━淳樸的鄉(xiāng)風習俗

    禮儀的教化功能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在“鐸教”和“鄉(xiāng)飲”之禮上。所謂“鐸教”即于每月朔日,地方長官率僚屬及鄉(xiāng)約、木鐸老人、司約等人,至講約所設香案。由禮生唱序班,行三跪九叩禮,興,退班,齊至講所。軍民人等環(huán)列肅聽,禮生唱贊,恭請開講。司講生詣香案前跪,恭請上諭登臺。木鐸老人跪,宣講上諭。這是古時對民眾施以教化的手段,特別是民國以后,中山先生重以言教,凡有重要集會上官蒞止,新官上任,必有一番大演說,從事宣傳。名為講道,亦古之鐸教遺意也。所謂“鄉(xiāng)飲”,每歲之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學行禮。執(zhí)事于儒學之講堂,陳設座次。司正率執(zhí)事者習禮,至日黎明。主席及僚屬,司正先詣學,其它人可以自愿參加或者觀禮。拜、祝、獻酒后,共祝辭略曰:“恭維朝廷,率由舊章。敦崇禮教,舉行鄉(xiāng)飲。非為飲食,凡我長幼,各相勸勉。為臣盡忠,為子盡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內睦宗族,我和鄉(xiāng)里。無或廢墜,以添所生。”語畢,舉行“鄉(xiāng)飲”。眾人邊飲饌,邊聽唱讀律令。凡鄉(xiāng)飲酒禮,序長幼,崇賢良,剔奸頑。其座席間,年高德劭者居上,年高淳篤者次之,以次序齒而列。其中有作奸犯法者,不許列入良善之席。失禮者,當眾受罰。這也是對民眾施以教化的禮儀。除其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一面,亦有抑惡揚善的一面。

    時至今日,世界發(fā)生巨變。時代演進,鄉(xiāng)風民俗也不斷地在演變,在變化。我們不能說一切壞的都在變好,如同不能說一切好的都在變壞一樣。但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的煙塵觀察古樸淳厚的信陽民風鄉(xiāng)俗,對其揚棄,使其更加純樸淳厚,更加文明進步。(作者:祝 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