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之秀——信陽毛尖
2013/5/9 9:26:4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茶樹原產于我國西南地區的云貴川高原。據西漢藥書《神農本草經》記載,茶最先由神農氏發現,經歷了藥用—祭品—菜肴—飲料的歷史過程,從西漢有文字記載以來,茶的發現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茶文化一直伴隨著古老的華夏文明成長,在人類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說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當之無愧的。
茶,最早叫荼、茗、葭萌……。據考證,到了唐代才正式叫茶。茶從一開始出現,就受到皇親國戚、王公貴族的親睞,由于云貴川距當時的都城路途遙遠,茶葉轉運困難,保鮮儲運技術達不到等原因,茶葉到達貴族口中時,已失去了其應有的品味,于是由茶葉的轉運變成茶樹的遷移。東周時期,河南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京都在洛陽),茶樹沿川陜大道向北傳入陜西。由于秦嶺以北氣候寒冷,茶樹不能向西北推移,只能沿漢水東移。人工種茶沿漢水經湖北襄陽引種到河南信陽,之后又向東傳至光州(今光山一帶)、潢川、商城、固始等地。戰國時代,安徽、山東成為政治、經濟中心,茶樹再向東移入安徽西部壽州(六安),就形成了著名的淮南茶區,這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八大茶區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茶區。素有“茶圣”之稱的唐代陸羽在《茶經?八之出》中有“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今信陽一帶)、舒州次……。”之說。《茶經》問世后,“茶”一詞被官方和民間廣泛采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驚嘆“淮南茶,信陽第一”。
茶傳入信陽后,隨著官府和寺廟僧眾的推廣引種,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到了宋代,信陽茶區又有擴大,除信陽、光山有賣茶場外,固始、商城等也被列入當時的國家重點茶區,信陽成為全國13個賣茶場之一。北宋時期,信陽產茶葉達10萬斤,占全國13個賣茶場交易總量的五分之一。到清朝,信陽種茶面積又擴大到六個縣,面積達2萬畝,產量約300噸。清朝末期,成立了“八大茶社”,隨著茶園面積的不斷擴大,制茶技術逐漸精湛,制茶質量越來越講究。炒茶師傅在“走出去,請進來”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別人的炒制技術,結合實際,1913年終于創制出了用生熟鍋大帚把炒制,經過殺青、揉捻、理條、烘干、撿剔等主要工序制作的信陽毛尖。1915年,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舉行萬國博覽會,在博覽會上信陽毛尖一舉奪得金獎。從此,信陽毛尖成為河南省的優質綠茶代表。
新中國成立后,茶葉一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49年10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就召開了全國茶葉會議,要求大力發展茶葉種植。 1958年,國家組織茶葉評比,在選送的眾多茶樣中,評出浙江西湖龍井、河南信陽毛尖、江蘇碧螺春、安徽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福建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湖南君山銀針、貴州都勻毛尖等全國十大名茶。此后,信陽毛尖以其形美、色翠、香高、味濃而屢獲殊榮。1990年,信陽毛尖在全國綠茶評比中,以最高分獲得中國質量獎金獎;1999年獲得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2007年獲全國名優綠茶評比金獎,日本世界綠茶大會最高金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份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世界茶葉節上,信陽選送的21個茶樣,在世界219個茶樣中全部獲獎,奪得最高金獎6個,金獎10個,銀獎5 個,其中最高金獎和金獎總數占全部金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受到日本媒體的廣泛宣傳和高度贊譽。
由此可見,追溯歷史,信陽毛尖是源于久負盛名的信陽茶,又勝于信陽茶,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享譽海內外,為名茶中的珍品。可以這樣說,信陽毛尖茶歷史淵源始于東周,名于唐,興于宋,盛于清。新的歷史條件下,信陽毛尖紅于當代,名揚天下,蜚聲海外。
信陽歷來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1992年以來,信陽以飲譽海內外的信陽毛尖為載體,連續成功舉辦了16屆茶文化節,以茶為媒,弘揚茶文化,擴大開放,提高了信陽知名度,促進了信陽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尤其是近年來,信陽市委、市政府領導審時度勢、發揮優勢,把茶產業作為信陽富民強市的支柱產業來抓,決心做大做強。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高規格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正處級茶產業辦公室,統籌謀劃全市茶產業發展。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加強組織、人才、技術和資金保障,大力實施品牌推進、質量推進、企業推進、文化推進、旅游推進和城市推進六大戰略,每年以15-20萬畝的速度推進新茶園建設,爭取到2010年全市茶園面積發展到150萬畝,力爭把信陽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產銷地,全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和江北地區主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閑城市、由茶資源大市跨越到茶產業強市,進而把信陽打造成中國茶都。目前,信陽市有10個縣區、133個鄉鎮、1245個行政村產茶,有萬畝茶園的鄉鎮20個,千畝以上茶園50處,各類茶場1200個,茶葉加工企業306個,茶葉專業合作社26家,茶農95萬人,茶葉從業人員100萬人。擁有省級農業產業化茶葉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8家;中國茶行業百強企業3家,中國名牌農產品3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全國茶葉馳名商標僅有9個),省級著名商標9個,市級知名商標18個;省級茶葉名牌5個,省級質量管理先進企業2家。現有茶園面積100萬畝,年茶干茶2000萬公斤,綜合產值20億元。
最近,網上有很多關于中國“十大名茶”的不同版本和排序,通過搜索整理可以發現90%以上的中國“十大名茶”中都有信陽毛尖。1958年的全國“十大名茶” ( 《人民日報》、香港《文匯報》、美聯社和《紐約日報》公布的十大名茶是: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茶,六安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最有權威性,人民網、茶網、中國茶文化網、網易等知名網站公布中國“十大名茶”中均有信陽毛尖。但也有極少數人看到極少數不知名網站上公布的中國“十大名茶”中沒有信陽毛尖。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意見。廣大的茶界同仁和關心、支持、愛好信陽毛尖的人士,可以上網查一查,看一看社會各界和網民們對中國“十大名茶”的版本、排序和綜合評價,就會對我國的“十大名茶”的歷史有更清楚的了解,也會更進一步對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這一不爭的事實更加認可。針對這一情況,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指出:“中國十大名茶是行業共同認可的、歷史約定俗成的,誰變動都沒有用。近年來,沒有進行過十大名茶的評比,我們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信陽毛尖作為中國十大名茶的地位,誰都撼動不了。”全國著名茶葉專家于杰說,新版十大名茶,說法五花八門。其共同點就是在傳統的十大名茶中,去掉兩三名,新添兩三名。專家們直言不諱:現在很多新品牌為打名聲、樹品牌,積極參加各種茶葉評比,客觀上催生了更多沒有權威性可言的名茶排行榜。
歷史已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信陽毛尖乃名茶之秀是不爭的事實。信陽毛尖正以她海納百川、潤物無聲的大氣,讓人感知她燦爛而厚重的歷史;信陽毛尖也正以她風華正茂、時不我待的朝氣開創她美好而輝煌的明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市茶葉協會 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