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胸腔鏡之父”王俊的人生,蘊含了大舍大得的傳統智慧。
全美排名第二的醫院伸出“橄欖枝”。他思考再三婉拒了美國的“綠卡”和洋房。
面對令人心動的升職機會,他擔心“當官了,會開多了,哪有給病人做手術的時間?”
其實“愚公”王俊并非無所求,這個來自淮河之濱的河南漢子最開心的是, 美國的頂級醫生,豎起大拇指說,“你做的手術是全世界最棒的”!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特約通訊員 左強 于宙/文 特派北京記者 張曉冬/圖
●別人眼里 他是“愚公”
“家鄉淮濱縣的公安局副局長,在追逃犯途中,壯烈犧牲!你們應該報道呀!”
和東方今報記者一見面,業界推崇的胸外科第一人王俊先想到了別人的先進事跡。
先人后己,已成為王俊的人生信條。
1995年,王俊到美國華盛頓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習交流。1997年~1998年,他獲得了全世界每年僅一人的國際胸心外科最高榮譽的獎項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 Graham獎學金。
全美排名第二的知名醫院這時向王俊伸出“橄欖枝”,但王俊思考再三還是婉拒了。他說,自己想回國工作,中國的病人更需要好醫生!
回國后,王俊又做了一次讓人“大跌眼鏡”的選擇。
由于王俊在業內的名氣,北京一家知名醫院拋出“繡球”,許以高職務、高待遇。對方的盛情邀請,一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王俊糾結了很久,還是謝絕了。
為何會糾結?王俊的同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趙輝醫生說,在那家大醫院工作,有助于評選院士,王俊坦言,院士對自己確有吸引力,但并不苛求,“當官了,會開多了,哪有給病人做手術的時間?”
王俊現在每天多時要完成4到5臺手術。他說,外科醫生是個技術活,只有保持“拳不離手”的狀態,才能讓自己手術水平處于領先地位。
●很多領域 國外同行向他學習
王俊做手術的水平,美國同行有個評價。
作為美國胸外科領域的學術權威,史蒂芬醫生來中國訪問時參觀了王俊的胸腔鏡手術?催^以后第二天,史蒂芬醫生就帶了一大幫美國醫生到醫院來了。史蒂芬醫生說,我給同行們說了你的手術,結果沒有人愿意去旅游。“您的手術是世界上最棒的手術”。
史蒂芬納悶的是,為什么王俊的手術能做那么漂亮?王俊詼諧地說,中國人做外科手術更有優勢,因為中國人使用筷子,手比西方人靈活。
現代胸腔鏡手術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它是在現代內鏡技術下,通過特制的器械完成胸內手術的新技術。當國際上這一新方法剛剛出現的時候,少數有國際視野的中國醫生立刻就盯上了這一新動向,這其中就有王俊教授。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新技術必將改變胸外科的未來!就在很多醫生還在觀望的時候,擁有良好外語功底的王俊教授就已經扎入到了這一技術的實質中,1992年他與國際上開展胸腔鏡手術最有名的醫學中心取得聯系,在國內率先引進和成功開展了手術。1994年,王俊教授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胸腔鏡學術研討會。
很多醫院的官網上顯示,現代胸腔鏡外科于1992年在我國興起,王俊是“開山鼻祖”。由于在現代胸腔鏡手術中的顯著貢獻,王俊有了到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
王俊說,放棄了在國外的優厚待遇,但自己得到了更多的機會,中國病人更多,做的手術就更多,雖然比國外醫生辛苦,但得到的鍛煉機會也多。在醫學界很多領域,中國人要向外國人學習,但目前在現代胸腔鏡領域,是國外的同行向中國學習,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學習。
●放棄做官
收獲“桃李滿天下”
趙輝說,王俊1992年創立了我國一門新學科電視胸腔鏡和胸部微創外科。至今已先后舉辦了17期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學習班和10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學術研討會,培養了全國80%以上的胸腔鏡外科醫師。
在業內,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有“黃埔軍校”的美譽,王俊被稱為“校長”。王俊說,自己放棄了做“官”的機會,但得到了“桃李滿天下”的榮譽。
不僅對權勢不熱衷,對名利,王俊也看得淡。東方今報記者注意到,2002年到2011年,王俊和別人共同發表的140多篇學術論文中,“校長王俊”往往是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作者,而這些合作者不乏他的下屬、學生。
趙輝說,醫學界個別領導,熱衷于在下屬的論文上署名,甚至直接剽竊別人的學術成果,王俊主任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很多時候,學生們請他修改論文,為便于學生發表論文,他才署個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有15名醫療專業人員。由于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很多醫院重金來挖這里的醫生。但沒人“跳槽”。趙輝說,在王主任這里工作,非常開心,一是水平提高得快,二是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學術成果,被領導分享。
●手術刀下 沒有貧富貴賤
王俊坦言,現在的學術界,包括醫學界,的確有種不良風氣。一些所謂大師,熱衷于發表論文,不惜違背良心剽竊別人的成果,到處演講,吹噓自己,就是“手上功夫”不行,治不了病。
還有種人,人生負荷太重,把病人分成三六九等,對領導一個樣,對農民又一個樣。
王俊認為,手術刀下沒有貧富貴賤,無論領導、將軍還是農民,在他手術刀下,都是需要盡最大努力救治的病人。
王俊說,自己出生在河南淮濱縣,母親是農民,父親是工人。母親一生勤勞,所以培養了自己勤勞的習慣。父親非常樸實,從小就教育自己,要憑本事吃飯,而不是靠溜須拍馬茍活。
王俊的兒子今年上大二,他說,他對孩子的教育,也采取“身教”的方式,從小孩子就喜歡讀書,因為父母終日手不釋卷。
王俊說,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將,小孩從小就知道“和牌”,不可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人物名片
“愚公”王俊,祖籍河南淮濱。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在同事眼中,他就是“愚公”。
曾有知名醫院向他拋出繡球,他糾結了很久,還是謝絕了,對此他坦言:院士對自己的確有吸引力,但并不苛求,當官了,會開多了,哪有給病人做手術的時間?(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系列報道之三 放棄綠卡 因為“中國病人更需好醫生”)
點評
業精于勤,大舍大得,王俊醫生的成功之道蘊含了中原的傳統智慧。
河南省駐京辦副主任
劉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