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中國中東部,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又被稱為“中州”、“中原”,簡稱“豫”。它位于黃河中下游,黃淮海平原的西南部,界于北緯31°23′與36°22′,東經110°21′與116°39′之間。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耕地1.1億畝,人口9315萬人,主要有漢、回、蒙古、滿等民族,現轄16個省轄市,2個地區,省會鄭州市。河南以其特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空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河南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處于溫帶與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全省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3至15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年無霜期200至236天。土地肥沃,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宜于工農業發展。河南省的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四大山脈環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山區丘嶺面積占44.3%,平原面積占55.7%。境內的1500多條河流分屬黃河、淮河、海河、長江四大水系。地上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特別是沿太行山東麓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有大型“地下水庫”之稱。世界上已發現的150多種礦產中,河南就有107種,初步探明儲量的有80多種,已開發利用的有61種,有43種礦產儲量名列全國前10位。鉬、蘭石棉、鑄型砂巖、天然堿、珍珠巖、蘭晶石的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鋁土礦、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巖、水泥用石灰巖的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鎢、銫、煤、石油、天然氣、鎳金、大理石等儲量也位居全國前列。河南是中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區之一,糧食產量、小麥、芝麻產量居全國第一位;棉花、油料、煙葉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林果資源比較豐富,泡桐、蘋果、大棗、板栗、獼猴桃、西瓜等有較高聲譽。中藥材也入負盛名。畜牧業比較發達,大牧畜欄居全國首位,肉類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河南省位于中國中東部,連南貫北、承東啟西,是中國內陸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全省鐵路通車里程3428公里,京廣、隴海、京九等鐵路干線縱橫交錯,新開通的從中國江蘇連云港至荷蘭鹿特丹港的亞歐大陸橋橫穿全省。省會鄭州位于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的交匯處,是亞歐大陸橋東端最大的客貨轉運站。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貨運編組站,中轉吞吐能力和作業手段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通過鐵路出口的商品可以在鄭州直接聯檢封關。鄭州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集裝箱中轉站之一,五條國際集裝箱運輸線路從鄭州直通上海、九龍、連云港、天津、青島港口。公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達5.5萬公里,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北京至珠海、連云港至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內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的航空事業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現有飛行航線46條,鄭州、洛陽、南陽3個機場每周有400多個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40多個城市。每周有航班直飛香港、澳門,經澳門可直達臺北。鄭州-莫斯科貨運包機已經開通。
河南省是中國重要的通信樞紐,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郵電通信格局,通訊條件日趨完備。全省18個市地已全部開通程控電話。許多部門、企業已進入國際互聯網,隨時可與世界各地聯系。郵政通信方面,形成了以省會鄭州為中心,連接全國和世界各地,服務功能較為齊全的立體郵政通信網。郵路總長度為7923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