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周口

品《女媧文化》

2013/10/28 9:04:15 點擊數: 【字體:


    《史記·三皇本記》中記: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伏羲立號曰女希氏。無革造,惟造笙簧,故易不載,不輪五運。一曰女媧亦木德王,蓋宓犧之后己經數世,金木輪環,周而復始,特舉女媧。以功高而充三皇,故頻木王也。

    按司馬遷《史記》的構架,中國遠古代社會分為“三皇、五帝”時代。黃帝代神農炎帝而為“五帝”之首。女媧為神農氏之母,因功高而列入“三皇”。女媧補天的故事噲炎人口,女媧用黃泥創造人類的傳說流傳至今。女媧造人是我們先人對人類起源的一種解讀,是有別于西方文明根本之處。“女禍補天”也是反映了我們祖先應對某種自然現象的一種解讀,并反映了中華民族與大自然災害抗爭的勇氣及奉獻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本源,也是女媧文化的本質。女媧氏乃炎帝之母,黃帝與炎帝同族。因之,三皇之一的女媧是中華圣祖。

    “女媧補天”的故事,首先見于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一書之中。唐代司馬貞作《三皇本紀》中又作了描述。后將《三皇本紀》補入《史記》之后,“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被列入正史而傳世。

    《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記:“(女媧)當其末年,諸候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木乘水,乃與祝融氏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補天,斷蹩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

    《淮南子·天文訓》記:“昔共工與顓項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女媧乃煉五色石補天。”

    以上為史學家對“女媧補天”的記述。而地處湘中之地的楚南名山,浮丘山南側天穿坳,用“女媧補天”來解讀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這也許是“女媧補天”神話的本源。

    在海拔300余米的天穿坳上,到處散落著直徑3-5米見方的巨大花崗巖卵石群落,北面直壘向海拔752米高的浮丘主峰。對于這一自然景觀,我們的先人用了離此不遠的羅溪瀑布的現象來解讀。

    “羅溪瀑布”在天子山谷之中。站在谷底,仰望瀑布源頭。只見洞天一片,瀑布如帛,懸在空中。似蒼天裂縫,銀河似瀉,將堅如磐石的谷底山巖,沖擊成直徑數丈的水潭,潭深不可測。蒼天裂,銀河瀉,是天穿坳那些卵石形成的原由。銀河瀉,八百里洞庭成澤國,絕頂山峰也成為一片汪洋之中的浮動山丘。女媧來此煉石補天。在峰頂煉出了三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塊五色石,放在此處,并將其壓塌了,形成了山坳。補天之后,一些五色石散落在穿天坳處,遺留至今。山頂仍有煉石用的火云洞、風洞、堆石坪。并且還有女媧煉石補天時,用牙齒啃過的齒石。女媧然后用神鞭劃出山川河流,疏導洪水;去瑤池盜花草,裝飾秀美山川,最后自己化作為湘山羞女峰。五百年后,她的子孫炎帝、赤帝、黃帝在湘山共結盟好,締結了中華民族,奠定了中華基業。

    共工與祝融戰,這是有文字以來,記述的人類史上發生的一次大戰。在戰爭期間,突發的大水,淹沒了共工的軍隊,從而結束了這場戰爭。田園被淹,生靈涂炭,也引發了“女媧補天” 的故事。這種基于自然,源于現實,忠于歷史的“女媧補天”的神話,構筑了女媧文化的真實內涵。

    在女媧補天故事發生了3000年之后,劉宋年間,浮丘山頂峰來了一位道長,在堆石坪上結草為廬,辟谷煉丹.設祖師殿,供奉"無量天尊"以弘揚女媧的無量功德,不久將祖師殿擴建為"浮丘觀".唐初浮丘觀改為浮丘寺,無量天尊就成為天量壽佛.女媧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祖師,也是道教的天尊仙圣,還是佛教的佛陀,也就是漢傳佛教的佛祖.浮丘寺是儒 佛 道共尊的圣地.

    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天穿坳尚存“煉補亭”。亭柱上的對聯為:煉石功深,補天術幻。后人用女媧補天的神話打造了“浮丘勝地”。

    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的河北省涉縣,是“中國女媧文化之鄉”。這里是神話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坐落在中皇山上的媧皇宮是我國建筑規模最大、建筑時間最早的奉祀女媧的古建筑群。因其被數根鐵鏈巧妙地懸掛在峭壁懸崖上,俗稱“吊廟”。

    據介紹,涉縣將聯絡國內各女媧遺跡地和專家學者,成立“中國女媧文化聯誼會”,加強溝通交流,舉辦學術研討活動,深入發掘和研究女媧文化,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05年,涉縣媧皇宮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06年,涉縣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并掛牌成立了“中國女媧文化研究中心”,“女媧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女媧文化神秘深邃,內涵豐富,它根本體現和集中張揚了“創造、民本、和諧、奉獻”精神。這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核。

    我們應該充分享受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具體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圣地的考證,究竟是湖北竹山、陜南、驪山、泰山還是河北涉縣,對于你我普通百姓來說,都無關緊要,除非你是歷史工作者,你說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周口市國學文化促進會 2013-01-2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華民族創世說的代表——女媧文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