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打造“中國最牛廟會” 為經濟文化交流會
2013/4/1 16:02:2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淮陽太昊陵廟會,又叫“二月會”,舉辦于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是目前我國會期最長,人聚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廟會,2004年被文化部推舉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保護遺產組織單位”。
二月廟會 香火鼎盛
二月是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春意萌動,也是男女約會的季節。
淮陽太昊陵廟會,又叫“二月會”,傳說伏羲以“二月會”的形式組織部落男女相會成媒為婚,相會地點即今日的太昊陵。伏羲在此基礎上“制嫁娶”,從此 結束了人類群婚的愚昧狀態,因此,伏羲、女媧被后人稱為“高媒”。伏羲死后,人們就把他葬于淮陽“二月會”男女相會之地,起高陵紀之,從此年年祭祀,香火 鼎盛。
如今的太昊陵農歷二月廟會,已由過去一度燒香敬神而變成為天下羲皇子孫朝祖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會。是目前我國會期最長,人聚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廟會,2004年被文化部推舉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保護遺產組織單位”。
羲皇子孫 共祭伏羲氏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為太昊陵二月祭祖廟會,廟會期一個月。太昊陵廟會的聲勢之大、會期之長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廟會期間,河南、河北、 安徽、山東、湖北等數省的善男信女們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進太昊陵朝祖進香,高峰時,每天可達30萬余人次。大凡祭祖朝香者,都要從家鄉帶來一把泥土,進 香之后,添灑在伏羲陵墓上,寓意子孫繁榮昌盛。
伏羲既為人祖,當然管著人種繁衍的大事,所以來太昊陵求子的人就特別多。
獨特非遺展
亮相二月廟會
廟會期間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更是引人入勝,與其他廟會相比,太昊陵廟會習俗中有兩點十分獨特的地方:
一是“擔經挑”,也稱“擔花籃”。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祭祖娛神的舞蹈形式。這個舞蹈的一些動作,與漢代畫像石中人首龍身的伏羲、女媧下部交尾的圖像基本吻合,是原始的生殖機能崇拜的一種習俗。
第二個獨特的是廟會上隨處可見的“泥泥狗”和布老虎。是祭祀人祖的圣物,若把泥泥狗送給兒童或親友,可以消災祛病,吉祥平安。據考,這些泥玩具是流傳至今的原始社會后期的活文物。有的泥泥狗的造型反映了伏羲時代的生殖崇拜。
除此以外,二月廟會還有以中部省份國家級、河南省級以上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的,既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競技與游藝、曲藝等,也有民間藝術巡游。以期在太昊陵二月廟會期間,熱熱鬧鬧上演一場“中原古韻”“大聯歡”。(劉書芝 劉娜)(原標題:太昊陵打造“中國最牛廟會” 為經濟文化交流會)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原文時間: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