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施土
⑤檢查
①制坯
③刻畫
④燒制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正華 文/圖
沈丘青三彩,又稱剔花彩陶,僅留存于沈丘縣石槽鄉的龔寨村(“龔寨窯”)。沈丘青三彩始于隋唐,興于宋元明清,在民國期間衰落,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燒制中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燒制工藝非常繁雜,經窯變的青彩堪稱一絕。
近日,帶著對沈丘青三彩的神往,記者到沈丘縣探尋青三彩的形成、發掘、燒制工藝、老工匠的精湛藝術以及古今青三彩的風采。
在青三彩的發源地沈丘縣城北郊,記者見到了民間工藝大師、沈丘青三彩的第六代傳承人胡金貴和他燒制出的青三彩作品。在一排排精美的青三彩展品前,記者仿佛穿越到了2200多年前。
據胡金貴介紹,青三彩就是陶制品上紅黃綠3種顏色,其中紅色和黃色是由土質燒變的色彩,而綠色則是窯變的色彩,很是神奇。沈丘青三彩,從選土、篩土、過濾土,到揉泥、潤泥、制坯、成型、刻畫、燒制、窯變、上釉、出彩大概有20多道工序,制作過程相當復雜。沈丘青三彩體現了農民敦厚樸實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審美意趣,反映了中國民間藝術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審美趨向。據負責開發和挖掘青三彩的沈丘縣文聯主席介紹,為了讓人們更直觀地了解沈丘青三彩,讓青三彩重現當時的輝煌,沈丘縣高度重視這一稀有工藝的發掘和保護工作。經過多方努力,目前已有一座青三彩窯、20多名專業工匠,從去年開始已燒出了4批青三彩,一批比一批成熟。下一步,沈丘縣擬在中華槐園東側建設占地30多畝的“青三彩苑”,集燒制、展覽、研發等于一體,把散落在民間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征集起來,集中展示。同時建立青三彩傳承人培訓基地,讓年輕人成為未來的技術骨干。【原標題:青三彩:千年古陶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