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藏家金通達:玩專題性收藏事半功倍
2013/4/7 8:47: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收江山雅韻 藏丹青真香
———浙江省藝術品經營行業協會副會長金通達談理性收藏
一家之言
藝術品市場經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火爆行情之后,從去年開始,迅速擴張的態勢日趨平緩,無論是畫廊還是拍賣業,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回落,一部分經營單位與收藏愛好者對藝術品市場的前景產生了擔憂和迷茫。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對藝術品市場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理性應對市場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寧波資深書畫藏家、浙江省藝術品經營行業協會副會長金通達。
“新加坡”拍賣會累及多方
金通達認為,“拍假”和“假拍”是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最突出的兩個問題,猶如兩個毒瘤,嚴重地損害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各地都有那么一些拍賣公司,雖然取得了相應的資質,卻并不具備拍賣藝術品的能力。那些名不符實的公司,征集不到真跡,于是就抱著“敲下榔頭就賺錢,賣了出去不負責”的態度,知假拍假,把拍賣會辦成了“膺品大賣場”,如經常遇上的一些小型拍賣會,差到全場幾乎找不到一件真跡的都有,業內人士戲言為“新加坡”(即新、假、破的諧音)拍賣會。
更有甚者,有些拍賣公司完全依靠“出租資質”過日子。不管是誰,只要交上一筆錢,就可用該公司的名義舉辦拍賣會,如此“短期行為”,其誠信度可想而知!而一旦發生糾紛,則可能會累及多方,造成嚴重的后果。現在的拍賣公司多如牛毛,拍賣會遍地開花,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嚴格把關,杜絕假拍是藝術品拍賣的立足之要。
在這個行業里,賣假歷來都是暗地里干的事。而如今卻大有“公開化”及“普遍化”的趨向,這種現象的蔓延,應當引起各方面的重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外,現在拍賣公司收取的傭金偏高,大多數已從原來單向收取10%提高到15%,買賣雙向加起來達30%,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影響到市場的活躍度。
精品并不會以低價搏市場
當前藝術品市場回落原因何在?金通達認為,上漲過快、炒作過度、泡沫過多,是其癥結所在。細水才能長流,慢漲才會持續,大起必有大落。人為瘋狂的投機炒作,只會危害市場并禍及市場的參與者。不過,盡管當前藝術品市場整體有所調整,但局部熱點仍然不斷,而且有一部分名家精品的價位依然相當堅挺并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藝術品市場經歷漲跌起落,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國內藝市容量還不大,行情火爆時,年交易量也不過數百億元。當前國內城市化建設腳步日夜兼程,基礎建設如火如荼,只要任何一個領域流出一點,藝市這個“池子”的水就會滿起來。我國藝市空間依然廣闊。此外,由于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其需求將始終大于供給,一些虛高的東西可能會回到合理的價位,而大量的藝術精品并不會以低價來沖擊市場。
市場調整是壞事,但也是機遇。過去,古董字畫圈里有一句行話,叫做“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意思是行情不好時,可以三年不做生意,一旦行情好起來,可以把以前三年沒賺的錢都賺回來。藝術品市場也有起落,作為古董商,就要“守得住”。首要的一點是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特別是專業知識。現在許多畫廊和拍賣公司只知道作品的價格,而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這會對藝術品交易帶來許多不利。
而對于收藏者來說,可適時積極吸納一些以前價格上漲時無力購入的藝術品。藝術品市場從來就是眼力和實力的比拼之地,提高眼力和增強實力,這是當前著手要做的事情。
玩專題性收藏事半功倍
善學才能善藏。學習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專。就字畫而言,別以為僅僅記住一些名家的生平就夠了,要深入地了解各自的藝術風格并能辨別真假不是容易的事。慧眼不可能與生俱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學習磨練的結果。
另外,一個人的財力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無限的收藏中去,應該有所選擇,有所取舍,即事先要有一個設計和構想。收藏的項目相當廣泛,可包括字畫、瓷器、玉器、錢幣、碑貼、印章、古硯、古墨、紫砂等等,每一項還可細分,如字畫從形式上分有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等;從年代上分有明清、近現代、當代等;還可細分如專收仕女、佛像、四君子、鞍馬、猿猴、鱗介等各種書體,或某一個畫家、某一畫派的作品等,不一而足。這種專題性收藏,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這些都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之上,這個“力”,既是指財力,更是指智力,也就是說,既要“看得懂”,還要“買得起”,兩者缺一不可。
古董商也應搞點收藏。古董商跑得多,見得多,經手的東西也多,但時常會犯一個錯誤:難得到手一件精品,因為有點錢可賺,“扒層皮”就輕易轉讓出去。這樣做往往得不償失。盡管藏品也需要流通,藏家也不可能只進不出,但這種流通應當是有限度的,應當區別對待,要有利于藏品質量的提高。 【原標題:書畫藏家金通達:玩專題性收藏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財網 2013年0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