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周口

“造假”也是藝術收藏一部分

2013/4/7 8:49:59 點擊數: 【字體:

“造假”也是藝術收藏一部分

畫家楊之光對“造假”深惡痛絕。

“造假”也是藝術收藏一部分

“造假”也是藝術收藏一部分

孔繁樂收藏的清仿徐渭(款)花鳥四條屏中的兩張。

    □本版文圖 信息時報記者 徐毅兒

    借“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中國藝術界遭‘造假’困擾”論壇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藝術家、收藏家共同探討藝術品“造假”產業鏈的形成原因,藝術品“造假”的利害關系,以及應該以一個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藝術品“造假”這個社會現象。

    藝術造假由來已久

    每年拍賣季的來臨總會伴隨著一起又一起藝術品打假事件。今年率先登場的是傅蕾蕾微博“打假”事件,緊接著就是在互聯網上被罵得火熱的“米芾2億國寶”……事實上,在藝術品收藏興旺的今天,卻由于藝術品鑒定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拍賣法律存在的拍假漏洞,致使造假情況越來越嚴重,且出現造假規模化和批量化的情況。

    “書畫藝術‘造假’由來已久,是中國書畫市場一種特有的現象。”廣州市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舉例說明:“宋徽宗就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頭號‘造假者’,他不僅開設畫院供養畫家,還建制設學,主張臨摹教學。再有的就是乾隆皇帝,他的很多字帖都是張照代寫的,而且由于他對董其昌書法的鐘情,也臨摹了許多董其昌的作品。”

    “如果說宋徽宗、乾隆皇帝是藝術品造假的始作俑者,那么張大千就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造假代表人物。”廣東書畫收藏家孔繁樂介紹,出于市場經濟的考慮,張大千不僅自己造假,他甚至成立了一個龐大的造假集團,他請來許多名家,從小培養學生的臨摹技術,并成功制造了大批歷朝歷代的“書畫名作”,然后帶到印度、日本、巴西、歐美等地換錢。“毫無疑問,張大千是成功的,造假不但為他贏得了富裕的生活,還令他名聲大振。由于他畫藝超群,即使是他臨摹的偽作,也被海內外收藏人士‘哄搶’。再加上他極具個性的藝術造型,使他一舉奪得‘全球十大最昂貴藝術家’冠軍寶座”。

    利益博弈 利弊共存

    “即使古往今來爭論不休,但在我看來,‘造假’與‘打假’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題目,就是利益博弈引來的真假糾結。‘造假’在當今社會,已經出現了眾多像張大千這樣的奇才,而且參與的資源和機構,遍及各方各面,這是市場的產物。要遏制‘造假’,需要大家的共同自律。”石金柱如是說。

    “實際上,藝術界的造假現象是與藝術界的收藏共生的。從某種意義講,有藝術收藏就有造假,造假實際上也是藝術收藏的一部分。”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講師吳楊波并不反對假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假畫對真畫的銷售造成了擠壓,因此大家都在聲討。但可能作者本人并不介意這些,被造假的畫家甚至是造假的受益者,因為假畫越多說明他的名氣越大。假畫的存在無形中提升了作者的名氣,從而提高了他的作品市場價值。”

    中山大學教授馮原則認為“造假是一種比拼高下的市場游戲”:“應該說,假畫有利于市場,或者說假畫的存在是市場的必然。組成產業鏈的有以下幾個層面:首先是畫家,即提供原產品的人;第二個是收藏家,即購買藏品的人;第三個是造假者,造假者參與了產業鏈的流通,活躍了產業鏈的流通;還有一個就是鑒定家,有造假必然就有鑒定,造假者養活了一大批鑒定者。所以,他們都是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市場形成的必然因素。”

    觀點對碰

    假畫有害還是有利?

    反對方

    代表人物 楊之光

    “藝術造假相當于強奸藝術”

    “大家一直在聲討假畫,但是,有些畫家不一定在意,因為假畫越多說明他的名氣越大。假畫對畫家名氣提升是有利的!”美術評論家、廣州美術學院講師吳楊波的“有利論”拋出,隨即引來畫家楊之光之妻鷗洋的猛烈抨擊:“你從哪里得到消息說畫家不介意人家造他的假畫?如果人家把你的畫造成丑八怪一樣,你不介意嗎?作品被人家造假是很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情。假畫丑得這樣子,簡直是毀掉了畫家的名聲。碰到有些傻乎乎的暴發戶,他就把假畫當真畫去收購。當他發現是假的時候,他下次就不敢再收了,這就壞了藏家的信心,對市場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

    鷗洋認為藝術造假等同強奸:“國外對造假當作一個刑事案件來處理,在新加坡如果一個人造了假,這一輩子身敗名裂,有這個記錄,有這個檔案,相當于是強奸犯。那是強奸了身體,藝術造假是強奸了人家的藝術。”

    楊之光本人對“造假”同樣深惡痛絕:“假畫的問題出來以后,對我的傷害很大,是各位想象不到的大!看到質量惡劣的假畫,感覺很受委屈。”

    支持方

    代表人物 孔繁樂

    “我樂于知假買假剖假但不造假”

    “張大千最厲害之處,在于他成功挑戰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極限,將‘造假’做到登峰造極,將歷朝歷代的大畫家們挑下馬。由此可見,假畫也有精品,假畫也有收藏價值!”廣東書畫收藏家孔繁樂坦言自己是一個知假買假的人。“哈哈,你看,這是我收藏的‘徐渭’的四條屏花鳥,2006年買入,800元一幅。”孔繁樂笑著告訴記者:“這是清仿的作品。雖然繪畫的風格與徐渭不同,但畫工很不錯,無論是畫的線條或者是色彩的渲染都很到位。”

    “我購買這些偽作,主要用于研究和學習,研究假在哪里,如何造假。”孔繁樂從研究學習到實踐繪畫:“這是我三年前臨摹的宋畫。我認為要真正進入藝術,除了研究還需要實踐。如果每一個收藏家都身體力行投入到書畫實踐中去,那么社會的整體藝術鑒賞水平就會自然提高,假畫將無所遁形。”同時,孔繁樂強調“知假買假剖假但不造假(不署原作者名)”:“歷史上摹拓古畫的起源很早,究竟起源于何時,已無可考,但那時摹拓古畫的目的在于學習古畫之法,取長補短,絕非造假畫。這一傳統,應該堅守。”【原標題:“造假”也是藝術收藏一部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信息時報 2013年03月21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