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周口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周口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2015/5/13 17:45:31 點擊數: 【字體: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這座寺廟位于河南鹿邑縣,現存的大殿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大殿也是唯一存在的建筑,緊貼著大殿的是一所小學。

    目前永安寺的修繕維護全部由幾個信佛的村民自發組織。當我看到村民自己的生活條件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艱苦時,深深為他們的淳樸所感動。他們拿出有限的個人資金,實際上保護的是文化的歷史遺跡,國家的寶貴財富。而現在就連這種自發的保護也將變得毫無意義,當地鄉政府計劃拆掉這座寺廟,以便擴建旁邊的小學。

    看到村民痛心疾首卻無可奈何的表情,我真的感到非常心酸。當地鄉政府缺的并不是這塊小小的地,而是保護傳統文化的精神。

    在鹿邑縣城西35公里,有一個多年的老鎮叫辛集鎮,辛集鎮辛發街道辦事處西南側,有一個唐朝皇帝御封的千年佛教古寺——永安寺。永安寺位居鹿邑縣八大集鎮古寺之首。8月12日,記者在永安寺文物保護協會有關負責人陪同下,慕名走近千年古寺,感悟悠久歷史文化,了解古老民俗風情。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故址遺存彰顯特色
  
    從311國道向北沿辛唐(辛集鎮至唐集鄉)公路200米向右拐,有一條不大的胡同,胡同里側有一個朝西的低矮小門樓。小門樓紅瓦挑檐,石獅把門,門頭上方懸掛著“永安寺”金字招牌。陪同人員說,這就是永安寺,解放前的永安寺山門朝南,后來由于歷史原因,隨著周圍居民增多和興建學校,永安寺的寺院也越來越小,寺院大門也違反常規改在了西北側。 

   走進永安寺院內,記者看到這里紅磚鋪地,石碑林立,松柏青翠,香霧繚繞,三三兩兩的香客依次在這里虔誠地燒香、許愿、拜佛。雖然院落很小,但坐北朝南的大殿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大殿屬于先是木架支撐,之后筑墻建頂的明代建筑,高約10米。前檐下有4根大紅巨柱高擎,原有木刻巨龍纏繞。殿內神龕雕塑有三尊佛像,像高丈余。東西間雕塑有18羅漢,文武有別,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成為當地百姓禮拜場所。西側有廂房三間,供有關圣帝君、文殊菩薩、西天佛祖等神像。

   永安寺現有寺院東西寬27米,南北長15米,建筑面積400多平方米。院子西側有青石碑刻26通,其中兩通為永安寺歷史簡介,其余皆為善家捐資名單。院內數株松柏遍布,風姿綽約,生機盎然,時刻彰顯著千年來的古老歷史文化特色。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唐朝皇帝御封得名

    據《鹿邑縣志》記載,鹿邑永安寺“始建于北魏正始三年(公元506年)”“漢前有祠”“興于唐,鼎盛于明清”。唐高宗李治及武后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親到太清宮祭祖后,路過虎廂集(今辛集鎮),駕幸寺院。高宗御批虎廂集為護廂集(“虎”為太祖乳名李虎,犯忌諱,改成諧音“護”,因此得名“護廂”);將靜安寺寺名與長安殿呼應,親題御書“永安寺”,并賜“透龍碑”,頒詔擴建。后經修葺,殿宇巍峨,氣勢恢宏,古柏夾道,碑刻林立,成為中原佛教名勝。 

    自唐高宗御封后,鹿邑永安寺聲名遠播,方圓幾十、上百里的群眾都在每年農歷三月十九或每月初三、六、九前來趕會、燒香、拜佛,并且延續至今,久盛不衰。

    辛集鎮83歲老人劉起源介紹,解放前,永安寺非常鼎盛,當時依照金鑾殿興建,南北長125米,占地48畝,三進院落,有兩殿、兩廊、兩閣、一門,有皇賜“透龍碑”一座、八棱碑一座、千斤鐘兩座,神像27尊,墻壁上有詩畫百余幅。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動蕩年代慘遭破壞
       
    隨著時代的變遷,永安寺也歷經劫難。1941年,汪偽軍隊入住寺院,不顧當地群眾阻攔,用鐵錘將透龍碑、八棱碑砸毀,并將后殿拆除,把寺內大樹鋸掉,開始沿寺院周圍修建城墻,修筑碉堡。

    1958年大煉鋼時,寺內的千年古鐘及功德碑被砸毀。文革時期,紅衛兵將永安寺內的東、西廊房及山門拆除,同時在寺院大殿東側建了一所學校。大殿內的神龕也被毀壞,遺跡逐年縮小,以至于寺院目前僅有400多平方米。

    雖然永安寺內的大部分古物被人為破壞,但其古老的歷史文化仍受到政府的保護。2007年5月,永安寺被鹿邑縣委、縣政府授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3月,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3月,鹿邑縣政府將“永安寺廟會”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5月,“永安寺廟會”被周口市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永安文化  千古流傳
 

    盡管永安寺歷經千年風風雨雨,古老的建筑曾遭到人為破壞,但永安寺的歷史文化比較豐富,源遠流長。像永安武廟會、文廟會經久不衰;永安五道方、憋死牛、咬鵪鶉等地方娛樂節目流傳至今;永安花鼓、二仙盤道等文藝演出精彩紛呈。

    兩大廟會經久不衰。永安武廟會是永安古寺廟一張鮮活的歷史文化名片。武廟會是后人為祭祀關公發起的。武廟會期間,永安寺張貼告示到十里八鄉,公布會期、地點、武戲幾臺以及群眾須知等相關事宜。到農歷三月十七這一天,群眾便從四面八方匯聚廟會。

    “年年三月街,天天武廟會”。一語道出了昔日永安百姓拜佛祖,求關公,趕廟會,唱調子,舞龍燈,玩社火,擺小攤,起耕會的傳統民俗廟會集市盛況。

    永安文廟會是地方文人紳士自發成立的一種較松散的讀書聚會和學術交流團體,以“言規行矩,講學明道,砥礪名節,變風教化”為基本宗旨。永安文廟會現成立有“鹿邑縣永安寺廟會文化研究中心”,為民間學術團體,現發展會員78名。學術研究分為民俗文化、佛經文化、廟會文化、楚陳文化等,以每年三月十九日為會期。

    地方娛樂節目流傳至今。每年的永安廟會期間,來趕廟會的善男信女便以種種娛樂方式自娛自樂,成為永安文化時尚。

    永安“五道方”,有兩人支招,各自持不同棋子若干,在地上畫橫豎五道成格棋盤。因會上高人云集,圍觀者居多,三局定勝負,棋高定輸贏。

    “憋死牛”游戲規則規定,兩人支棋,在地上畫一方形,四角交叉畫兩斜線,在兩斜線右下方畫幾個圓圈作為坑井不得逾越,越者為死棋。如一方稍不留意,就被對方憋死棋局敗北。
   
    文藝節目演出精彩紛呈。每年廟會期間,永安文藝節目演出異常活躍,如永安花鼓、永安毛驢、永安二仙盤道、永安經挑、永安舞龍等文藝演出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河南鹿邑縣永安寺

    村民自發保護文物

    說起鹿邑永安寺,有幾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們是多年來自發保護文物的劉大朋、邵思才、楊魁芳和董嘵玲。

    10多年來,在以劉大朋為首的各界人士,為保護永安寺做了大量工作和艱辛付出。今年76歲的劉大朋是辛集鎮人,雖然年逾古稀,但她眼不花耳不聾,思路敏捷,談笑風生,高興時還能唱古戲、編順口溜。她走起路來像年輕人一樣,腳下生風。

    劉大朋等人真正與永安寺結緣還得從10多年前說起。1998年3月的一天,經常到寺廟燒香拜佛的劉大朋偶然發現寺廟里的正殿因年久失修毀損嚴重,看到經過風雨侵蝕多年的寺廟無人過問,她的心里為之動容。她認為,她有義務對寺廟進行保護。怎么辦?不能讓古建筑受損,更不能讓經常趕會的人們失望。想到這,她立即找幾名熱心村民商議如何對大殿進行維修事宜。在劉大朋的四處奔走和積極發動下,村民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為了能盡快對大殿進行維修,劉大朋與幾位發起人帶頭捐款。之后,大家又在村里挨家挨戶進行集資。就這樣,僅一個月時間,就募捐善款1萬多元。當年5月,劉大朋等人又找來建筑隊,購買了磚頭、水泥、沙子和木料,對毀損的大殿進行了一次維修。為了節省開支,在施工時,劉大朋等人親自動手,幫助施工人員干活。半個月后,永安寺大殿被維修得煥然一新,一改往日破爛不堪的容顏。

   在此后的10多年間,每當看到寺內的建筑和附屬設施有毀損現象,劉大朋就與幾個人自掏腰包,對毀損處及時維修。多年來,大家不但將自己的積蓄全部用于寺廟維修,就連平時子女們給的零花錢都用在了寺廟維修上。據不完全統計,10多年來,劉大朋等人用于捐資維修寺廟的費用達10萬多元。

    “保護文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無論是現在還是今后,我們都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但是,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關心、重視永安寺景點的建設和保護,讓這一景點做強、做大。
采訪即將結束時,望著這座千年古寺,記者不僅為之感嘆:永安寺,一方人士精神寄托的圣地,愿你早日重塑美麗容顏,盡快展現千年風姿……  作者:慧嚴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邢臺佛教網(2014-05-2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河南日報:傳統廟會的新張力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