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先生在其《中國俗文學史》中說:“道情之唱,由來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復多閑適樂道語。道家的詞集在《道藏》里者不少。曲集亦有《自然集》等。” ②把道情的起源追溯到元代以前(具體時間未言),如此等等。
我認為:對道情產生時間的判斷,應以不同的類型體制為準則。道情從東漢的“道歌”到宋代的所謂類似“鼓子詞”的說唱藝術,一直到明代才產生了真正講述道教故事的敘事體和道情劇。所以,從作為一種說唱形式而言,曲辭道情應是唐代開始的,③而作為敘事意義上的道情則是從明代才開始產生的。從“道情”的發生學而言,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嵩山道士寇謙之制《云中音誦》道曲中即有步虛聲,傳至后世便成為宮觀中的齋醮法事音樂。唐代尊崇道教,《九真》《承天》等宮廷道樂的產生對“道情”的孕育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參看《唐會要》卷三十三)作為一種說唱藝術,一方面,道情需要一定的樂譜、樂調;從唱詞的層面上論,像《步虛詞》、道歌詩均具有文本方面的意義,在唐代還產生了大量的“黃冠體”詩,一些女道士(亦稱“道姑”)在當時寫下了大量的反映道徒生活的詩歌。“道情”一詞見于文獻記載最早是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
淳熙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車駕過宮,太上命提舉傳旨:“盛夏諸官家免拜。”(冷泉)堂前假山、修竹、古松、不見日色,并無暑氣。后苑小廝兒三十人,打息氣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張倫所撰《鼓子詞》。” ④
又有“乾淳教坊樂部,衙前,張宋道唱道情”,“諸色伎藝人唱耍令,葉道唱道情”之類,它顯示了在南宋確實存在著一種供“合唱”用的“道情”。張倫,在《武林舊事》中尚有三處關于他的記載,據此知其是“知閣”的官職,大約就是御用文人一類。書中還錄有他的其它三首作品:《柳梢青》、《壺中天慢》、《臨江仙》。關于“鼓子詞”,與“諸宮調”同被視為說唱文學的代表。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說“鼓子詞乃是以‘管弦’伴之歌唱的,和‘諸宮調’單用‘弦索’伴唱者不同”,“鼓子詞的講唱至少須以三人組成:一人是講說的,另一人是歌唱的。講唱者或兼操弦索,或兼吹笛,其它一人則專吹笛或操弦。” ⑤ “道情”的演唱似無須這樣繁復,這里太上把“鼓子詞”和“道情”等同視之,無非是其演唱體制、韻式有所相似而已。
關于道情的體制,也是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明末清初才完型為以七言為主的唱詞形式。下面結合有關文獻作一些考辨:
宋代關于道情的資料所見無幾,只是約略知道它是和“鼓子詞”“唱耍令”一類相類似的說唱藝術。而在元及明清的文學作品中卻保存了一些有關“道情”演唱的記載,才使“道情”呈現出具體可觀的形態。
【正宮】端正好撇了是和非。掉了爭和斗,把俺這心猿意馬收,我則待舞西風兩葉寬袍袖。看日月搬昏晝,千家飯足可求,百家衣不害羞,問是么破設設遮著皮肉。傲人間伯子公侯,我則侍閑遙遙唱個道情,醉醮醮的打首個稽,抄化圣湯仙酒。藜杖瓢缽便是俺的行頭,我則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求,到大來散袒無憂。(《倘秀才》)
這首散曲見于《自然集》,據推測,寫作的時間應是在金朝末年,至遲不晚于元代中葉⑥。它形象地展示了當時“道情”演唱的情形。作者的傲視功名,悠游世事的自然之心態溢于言表。這首散曲后被收入散曲集,歌唱時的“行頭”便有了變化。
我則侍閑遙遙唱個道情,醉醮醮的打首個稽,抄化圣湯仙酒。藜杖瓢缽便是俺的行頭。(《自然集》)
我則侍閑遙遙唱個道情,醉醮醮的打首個稽,抄化圣湯仙酒。咱這漁鼓簡子便是行頭。(《雍熙樂府》)
在明代較早的擬話本小說《李道人獨步云門》中,也有一段關于“道情”的敘述:
李道士正在彷徨之際,忽聽得遠遠的漁鼓簡響,走云看時,卻是東岳廟前一個瞎老兒,在那里唱道情,聚著人掠錢。……那瞽者聽信眾人,遂敲動漁鼓簡板,先念出四句詩來道:“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橋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念了這四句詩,次第敷衍正傳。乃是莊子漢骷髏一段話文,又是道家故事,正合了李清之意。李清擠進一步,側耳而聽,只見那瞽者說一回,唱一回,正嘆到骷髏皮生肉長,復命回陽,在地下直咣跳將起來。
清代的文康在《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也寫到道士說唱“道情”的情形:
……道士坐在緊靠東墻根兒,面前放著張桌兒,周圍擺著幾條板凳,那板凳上坐著也沒多的幾個人,……看那道士時,只見他穿一件藍布道袍,戴頂棕道笠兒。……臉上卻又照戲上小丑一般,抹著個三花臉兒。還帶著一圈兒狗蠅胡子。左胳膊上攬著個漁鼓,手里掐著副簡板,卻把右手拍著鼓,只聽他:扎嘣嘣、扎嘣嘣、扎嘣、扎嘣、扎嘣打著。……便按住鼓板發科道:
“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小子風塵奔走,不道姓名,只因作了半世莽撞癡人,醒來一場繁華大夢。思之無味,未說也可憐,隨口編了幾句道情。”他說完了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個鼓。……只聽他唱道:鼓逢逢,第一聲。莫爭喧,仔細聽。人生世上渾如夢,春花秋月銷磨盡,蒼狗白云變態中。游絲萬丈飄無定,謅幾句盲詞瞎話,當作他暮鼓晨鐘。
其它如《青樓夢》等小說中亦多有演唱“道情”的記載,從這些記述來看,“道情&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