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位于河南省確山縣西30公里的竹溝鎮延安街,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來題寫館名。是全國建立較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館內有革命舊址31處,文物、文獻、圖片等近千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確山竹溝是我黨民主革命時期的一塊重要根據地。早在大革命時期,竹溝就建立了黨的組織。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張星江、王國華為首的豫鄂邊省委,創建了紅軍游擊隊,開辟了以竹溝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區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竹溝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留守處所在地,是新四軍二、四、五師的發祥地,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朱理治、張震等同志先后在這里工作,領導豫、鄂、皖、蘇等省區人民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開辟了豫蘇、鄂豫皖、豫鄂邊等敵后抗日根據地,使竹溝成為我黨在中原地區發展的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點。
早期革命活動
1926年,竹溝就有了黨的組織。1927年4月,楊靖宇、張家鐸等帶領確山五萬多民眾舉行了震驚中外的確山農民暴動,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確山臨時治安委員會”。竹溝的共產黨員李畔林、趙子樂也帶領竹溝、石滾河一帶的3000民眾,參加了這次暴動,并建立了竹溝地區的第一個黨支部。
開辟豫南桐柏山區根據地
1935年7月,確山縣委書記王國華到唐河畢店找到了豫鄂邊工委書記張星江,兩人協商后決定組建豫鄂邊省委,由張星江任省委書記,王國華任宣傳部長,仝中玉任組織部長。
1936年1月4夜,一支只有7個人、兩支半槍的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吳家尖山小石嶺村汪心太家成立,周駿鳴任隊長。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將近三年的豫鄂邊省委,于1936年10月通過付樓聯絡站徐子榮同志的介紹,與北方局接上了關系。北方局非常關心省委工作,北方局書記劉少奇親自指導了省委工作,并贈留聲機一部。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根據黨中央指示,豫鄂邊區紅軍游擊隊在紅二十八軍的支援下,猛烈擴大抗日武裝,于1937年10月擴編為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獨立團政委文敏生多次與國民黨進行談判,使國民黨承認了獨立團的合法地位。
1938年1月13日,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進駐竹溝鎮,傳達了中央指示:將獨立團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
1938年3月29日,經過整編的八團隊1300余人在信陽邢集召開了東征誓師會,開赴皖東抗日前線,后來發展成為新四軍二師的一支勁旅。【原標題:確山竹溝革命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