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醫術精湛,名揚海內,被唐太宗召到京師,可他不慕高官厚祿,懇求太宗讓他云游行醫,太宗苦留不住,只好準奏。孫思邈出長安東行,登華山,游龍門,越潼關,至鄭國,又折向東北,一路風餐露宿,沿途解救病人。
這天,孫思邈來到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但見山上古松翠柏,郁郁蔥蔥,名剎古寺,金碧輝煌,這里原來是唐代我國佛教勝地之一――梁山。山東南麓有一座廢寺,雖殘垣斷壁,但別有一番風光,西北兩面倚山,東南兩面傍野,抬眼近山碧綠,舉目遠野蒼翠,寺前小溪流水潺潺,魚兒爭游,蛙聲咯咯;寺內修竹千竿,野花萬叢,蜂飛蝶舞,鶯歌燕語,十分幽靜。孫思邈走出繁華鬧市,擺脫了權貴的束縛,真如尋到世外桃源一般,他收拾好寺內兩間未曾倒塌的廚房,便隱姓埋名在這里住下來,白天出門行醫或上山采藥草,夜晚研制草藥或燈下著書。
初春的一個夜晚,孫思邈正在燈下起草《千金藥方》,忽聽得“砰砰砰”的敲門聲,三更半夜,想必有急病號。孫思邈慌忙開門,抬頭看時不由“哎呀”一聲,魂兒嚇得差點出了竅,原來是一只斑斕老虎站在門前,他手持門閂,不知如何是好。只見老虎躬起身子,將頭深深伏在地上,似作磕頭狀,他愕然了,一會兒老虎將頭抬起,半蹲著,前爪直撓喉部,看樣子十分痛苦。孫思邈料老虎無傷他之意,便大著膽子,把老虎帶進屋里,端起油燈,示意老虎將嘴張開。老虎順從地張大嘴巴,他舉燈一照,但見老虎喉嚨里橫卡著一塊骨頭,喉嚨腫得連絲縫兒也看不見。孫思邈從爐邊操起一把火鉗,將那塊骨頭輕輕夾出,又將一包消炎草藥粉敷在老虎喉部,紅腫頓消。老虎“嗚嗚”地低叫著,躬起身子,頭伏在地上,對著孫思邈深深一拜,方出了門,躍過短墻,一躥一跳地朝西邊山上奔去。
孫思邈為窮人看病,分文不取,人們為報答治病之恩,常將土產拿來謝他。他總是婉言謝絕,唯收一樣物品乃是杏,吃杏是他的嗜好。梁山一帶恰好盛產杏子,杏子成熟時,人們擔筐提籃,揀些又黃又大的好杏給他送來。孫思邈也記不清吃了幾蘿筐杏,光杏核就往外撒了十幾簸箕。第二年開春,這十幾苗荒寺內外,長出了許多翠綠的小杏苗,幾年后竟成了一片杏林。孫思邈一有閑暇,便到杏林里去澆水、施肥、整枝。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杏子成熟,那真是黃似金,紅若火,一個個足有雞蛋般大,掛滿枝頭,好不喜人。
一天下午,孫思邈漫步杏林中,盤算著怎樣將杏子分給村里的人,只見附近村里的大惡霸“南山狼”,帶著幾個惡奴闖了進來。他望著“南山狼”,那副兇神惡煞的丑態,不由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
那天,“南山狼”差人來請孫思邈給小妾治病,恰巧山北有個農民也來請醫,說是老娘得了急癥,大口吐血,生命垂危。孫思邈前幾天曾被“南山狼”請去,知他小妾無非是懷孕嘔吐,無關緊要,便打發走他派來的人,跟那農民到山北去了。這下可得罪了橫霸一方的“南山狼”,他揚言說:“這野老兒活膩了,老子請你不動,那就等著瞧吧!”如今他帶人闖來,豈懷好意?
只聽“南山狼”大叫道:“老頭,快摘些好杏來!”
孫思邈強壓怒火摘來一大兜杏,放在石桌上,“南山狼”一伙瘋搶起來,他們邊吃邊拋著玩,扔得滿地都是,還用腳蹋來踢去,孫思邈見狀,上前勸阻道:“各位盡管吃,這樣怪可惜的。”
“南山狼”將牛蛋眼一瞪,蠻橫地說:“我不光扔,還要打杏給你看哩!”說著折來一竿青竹,乒乒乓乓地向杏樹枝頭抽去,熟透的杏子撲嗒撲嗒地落下來,摔成了杏醬。
“好玩!”“真好玩!”惡奴們在一旁手舞足蹈地狂笑。
孫思邈再也忍不住了,怒喝道:“暴殄天物,人心何在?給我住手!”
“哈,這一方都是老子的地盤,杏樹也是老子的,我愿打就打,愿砍就砍,你管得著?”“南山狼”一面歪纏,一面不停地打杏。
“給我出去!”孫思邈氣憤地道,
“哼,讓我們出去?今天就叫你這個老家伙滾蛋。小子們,來,把他的狗窩端了!”“南山狼”一聲吆喝,這群暴徒如狼似虎地涌進了孫思邈的屋子里,將他采集的藥草撒了滿地,藥壇藥罐砸了個粉碎。孫思邈寡不敵眾,要護哪能護得過來?“南山狼”信手從桌子上拿起一個本子,就朝火爐上投。孫思邈一看,那正是他嘔心瀝血編著的《千金藥方》啊;他什么也顧不得了,將牙一咬,緊握雙拳,一頭朝“南山狼”撞去,“南山狼”冷不防被撞了個仰巴叉,那本子正好落在孫思邈腳前,他拾起本子,奪門而出。
“快,追上他,孩兒們!”“南山狼”嚎叫著。
惡奴們被孫思邈突如其來的行動震呆了,聽見“南山狼”嚎叫,才醒悟過來,惡狗般地躥到院子里,追上孫思邈,將他扭住,“南山狼”已從地上爬起來, 走上前一腳將孫思邈踹倒在地上,從腰里抽出皮鞭,一邊朝他猛抽,一邊破口大罵:“老潑狗,今天讓你嘗嘗老子的厲害!”一鞭一縷血痕,登時衣服一條條綻開,鮮血滴滴浸入泥土,孫思邈緊咬牙關,雙手將《千金藥方》護在胸前。血在濺,肉在飛,刺心鉆肺的疼痛。他身體顫動了幾下,脖子一歪,昏死過去。“南山狼”朝他踢了兩腳,見無聲息,便命惡奴抬起,將他扔到西邊的短墻外邊,方才得意洋洋地叫道:“讓那野老兒的尸體去喂野獸吧,哈哈… …”然后帶上一群惡奴揚長而去。
山風颼颼,冷月當空,孫思邈清醒過來,但覺得渾身暖烘烘的,似蓋著件皮衣,睜眼看時,吃了一驚。原是一只花斑老虎臥在身邊,緊緊偎倚著他,從班紋和個頭上看,很像他救過的那只虎。老虎見他醒來,站起來圍著他轉了一圈,然后又趴下,一邊輕輕地拱著他的身子,一邊不停地低嗚。孫思邈不由心頭一熱,心里暗道:“多通人性的牲靈啊!”便忍痛爬起身來,伏在虎背上。老虎將孫思邈馱進寺里,他摸索著點上燈,虎才輕輕出了門,他望著老虎躍過西墻才關上門,找來治創傷的藥末,敷在傷口上,這才上床躺下。此時蓮臺寺院傳來鐘聲,已經半夜了。
凌晨,“南山狼”帶領惡奴們又進了杏林,他扯著公鴨嗓,得意地說:“那野老頭一死,這片杏林就成我的了。”
“大爺,這里景致真美,您何不蓋上一座房子,再納兩個小妾。”
“山北壽張集有個俊閨女。大爺您如相中,小子給您搶來。”
“哈哈哈… …”
“妙妙妙… …”
這伙人面獸心的家伙,正在肆無忌憚地高聲狂笑著,忽聽得“啊嗚——”一聲吼叫,如同霹雷一般,隨即從寺門外石階上躥下一只猛虎,朝他們撲來。“南山狼”嚇得魂飛膽喪,面如死灰,一邊沒命地跑,一邊回頭看,“撲通”一聲栽下了懸崖,跌進了山澗。幾個惡奴哪還顧上救他,大呼小叫,拼命逃奔而去。老虎也不再追趕,搖頭擺尾回到孫思邈身邊。孫思邈滿含熱淚,撫摸著虎背,感動地說:“多虧你了,多虧你了。”從此,老虎便在這里住下來,日日夜夜守護著杏林,無賴之輩望而生畏,再也不敢來找麻煩了。孫思邈以虎為友,決意在此安度晚年。
光陰荏苒,轉眼幾年過去。一天,孫思邈到大路口村診病,見到病家有一客人,從京北華原而來,華原乃是孫思邈的故鄉,聽到鄉音,倍感親切,他便與那位客人熱情地攀談起來。據客人說華原一帶正流行瘟病,染上者人死畜亡。此瘟病唯孫思邈能醫,鄉人四處打聽不著他的下落,只好坐以待斃。孫思邈得此消息,心急如焚,故鄉遭此劫難,我怎能坐視不救?只是年事已高,料此去再難返回,他依戀這里的山山水水,更不舍朝夕相伴的虎友。回寺后,他草草收拿了幾卷手稿,遂與老虎灑淚相別,登上歸程。
人去寺空,老虎黯然傷神,就奔上寺西的梁山主峰,它翹首遙望著南方,幾天不吃不喝,后來坐化在那里,為紀念那仁義的老虎,這座危巖壁立的山峰,被后人譽為虎頭峰。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到了宋代梁山周圍已是水泊茫茫,蘆葦叢叢,虎頭峰上高筑起一座營寨,斜搠起一面杏黃旗,這里便成了水滸英雄們的大本營——宋江寨,此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