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市環翠峪景區的臥龍臺寨與八峰嶂寨之間,有一座抱螺峰,抱螺峰的半山腰有一個深十多米的溶洞,當地人叫它仙人洞。據說,這個仙人洞是東漢時期被譽為天師的張道陵、寇謙之曾經修煉布道的地方。
相傳寇天師在仙人洞里修煉傳道時,山下的焦員外也想跟著天師學道修仙,吞丹飲露,長生不老,就把萬貫家業分給兩個兒子打理,自己上山來到仙人洞內天天聽寇天師讀經講道,燒火煉丹,成年累月不回家。
誰知,嬌生慣養的焦干,吃喝玩樂慣了,不僅性情懶惰,而且不善管理,成天聚些狐朋狗友喝酒賭牌,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再加上天災人禍,連年歉收,庫中錢糧入不敷出,日漸虧空,不到三年光景,自己的那份家業就消耗殆盡。
待到焦干猛然醒悟時,已經是家徒四壁,焦干不愿在困境中掙扎,趕緊跑上山去找父親焦員外商量對策。焦員外聽說兒子焦干已把萬貫家業敗落殆盡,氣得他除訓斥兒子好吃懶做、庸碌無為外,也是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做完功課的寇天師,聽見焦家父子吵嚷,就過來詢問是怎么回事兒。當聽完事情原委后,不禁啞然失笑。天師對焦干說:“焦干,你若能改掉懶惰習慣,勤儉持家,我倒可以給你出一個重興家業的主意。”焦干馬上跪在天師面前叩頭不止,痛哭流涕地央求道:“弟子愿聽天師教誨,決心痛改前非!”天師說:“回去后在大門口掛一鈴鐺,每天五更頭上起來,親自去搖晃半個時辰,不得間斷。日久自興。”天師說罷,轉身回了洞府,再不出來。
焦干回家后,依計而行,在大門口掛了一個鈴鐺,天天早起搖鈴,搖完鈴,就開始灑水掃地,整理院落,安排一日生計,從不間斷,徹底改掉了以往吃喝玩樂的懶惰習慣,未出幾年,家境果然又恢復了生機,家底也慢慢殷實起來了。
焦員外六根未凈,難以成仙,寇天師就準備離開仙人洞,到其他地方去傳經布道。在天師要走的時候,焦員外才提出了最后一個早就想問的不解之謎:“犬子焦干的家業咋說敗就敗、說興就興呢?”
寇天師道破天機:焦干之名有逆天之意,人人都叫他“焦干”,你想,又焦又干的禾苗、樹木,怎會長久?怎會發達?如今,讓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搖鈴,鈴聲響徹山澗村落,眾人聽到后,知道是焦干搖的鈴,肯定會說“焦干起來了!”之類的話語。清早的第一句話吉利,既然人們都說焦干起來了,他怎會不興起?這就叫“人言可畏”啊!
焦員外還想說什么,寇天師卻一甩拂塵說:“總之,是焦干改掉了以往的懶惰習慣,開始勤儉持家,常務正業了。天道酬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