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鄭州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鄭州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2014/11/25 15:25:04 點擊數: 【字體:

    蘇軾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句話來形容孫文彪,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1943年,孫文彪出生于河南省滎陽市。滎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它是鄭氏發源地,歷史上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都曾在此留下自己的歷史軌跡;楚漢時期,項羽和劉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三國時期的“三英戰呂布”也發生于此。歷史上的滎陽為人們留下了很多的遺跡和古墓群,同時也留下了許多散落的老物件。早些年,村民缺乏保護文物的常識,農閑時就到墓地刨些墓磚以供家用,也經常從墓里挖出些陶器、銅器之類的陪葬品,那時的孫文彪也時常撿來一些破舊的盆罐用來做自己的玩具。稍稍懂事后,母親告訴他這些東西可以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于是孫文彪就養成了隨手帶著一個小鏟子的習慣,沒事的時候就去路溝邊翻翻找找。這個習慣一直貫穿了他的少年以及青年時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經歷,讓孫文彪從小就接觸到了古物并從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1957年,孫文彪順利從小學畢業后升入了初中。然而剛剛進入中學校門,國內就展開了反右傾運動,鬧得人心惶惶,學校也不能進行正常的授課了,孫文彪的學業也就此耽擱下來。

    1959年冬,孫文彪被學校選中參加統計員的培訓,由此開始了他人生轉折的第一步。

    從培訓班順利結業后,孫文彪當上了大隊的統計員。在統計員的崗位上,他認真、負責,經常得到大隊和公社的表揚。兩年后,孫文彪被提拔成大隊團總支書記,后來,又被推薦到縣團校學習,深得領導器重,結業后任鄉團委副書記,并選為共青團滎陽縣委委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時任大隊黨總支書記的魯政昌就是孫文彪的榜樣。他不僅從魯政昌身上學到了實用的管理經驗和工作方法,而且還憑借著自己靈活的頭腦,在崗位上做得有聲有色。

    十年“文革”,動蕩不安。不愿涉足“批斗”的孫文彪加入了大隊組織的文藝宣傳隊,在那里,他吹拉彈唱樣樣出色,到后來還報考了專業的戲劇社,雖然被錄取了,可是由于種種原因,終未成行。雖有遺憾,但他把這種喜愛延續到了自己平時的生活中,現有他的打油詩為證:自幼喜好吹拉唱,身不由己未入行;老來苦惱常相伴,劇場一坐解憂傷;帝王將相臺上轉,刀槍劍戟響叮當;歡呼迎來大名角,一天煩悶全掃光。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經歷了那漫長的動亂歲月后,中國大地終于迎來了嶄新的曙光。

    1978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的觀念愈加深入人心,宏觀環境的改變更加激發了孫文彪敢闖、敢干、不服輸的個性特點,于是他大膽的辦起了企業。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會如人所愿,最終,承包的磚廠因為缺乏經驗、缺少周轉資金而倒閉。這就像他在自己所創作的打油詩中所說:看著容易干著難,膽大心細是關鍵;萬事都要用心做,粗枝大葉無勝券。初次辦廠的失敗并未將孫文彪打垮,吃一塹,長一智,在吸取了前一件事情失敗的教訓上,他實地考察、了解行情,終于將自己的縫紉廠成功的辦了起來。有了成功的先例,孫文彪又辦起了印刷廠。兩年多時間,孫文彪在當地小有名氣,收入也十分可觀。然而他并沒有止步于此,在這個基礎上,他“做”起了更大的夢。

    1983年3月15日,孫文彪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四十而不惑的年齡,讓孫文彪萌生了一個“不安分”的想法--辦學。談起原因,孫文彪說自己的出發點有三:一是當時的社會現狀,很多農村青年都是初中畢業,他們不想在老家待著,但在城里又找不到好工作,于是就經常酗酒鬧事,嚴重影響社會治安;二是改革開放致使建設高潮洶涌而來,雨后春筍般的各種企業急需實用型的技術性人才,但十年“文革”導致教育斷檔,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更是奇缺;三是辦學育人,育人從來都是一種善舉,辦私立學校又被政府提倡,一旦辦好,不僅能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有不俗的經濟效益,于國于民、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孫文彪的想法得到老領導時任滎陽政協副主席魯政昌的大力支持,有了老領導的關懷與支持,孫文彪信心倍增。于是他開始著手調查市場,確定辦學方向。1983年,孫文彪申請創辦了滎陽縣僑聯電子技校。

    辦學手續批下來后,孫文彪找校舍、請老師、招學生,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1984年8月15日,滎陽縣僑聯電子技校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

    辦學首戰勝利讓孫文彪看到了希望,之后他采取“滾雪球”的發展方向,使得學校規模越辦越大,管理愈加規范,教學質量逐步提升。從當初260人一期的電子培訓班到后來的鄭州中山電子專修學院,20多年間,先后為國家培養輸送了15000多名專業型人才,為附近老百姓提供了難得的就業平臺,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孫文彪因此受到了河南省有關領導和民革中央領導的多次接見與嘉獎,先后榮膺河南省民辦高等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協會理事、河南省電子學會“十佳校長”等稱號,入選《滎陽市志人物卷》、《中華人物叢書·政協委員風采錄·河南卷》等。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或考察、或開會、或休閑旅行,孫文彪的腳步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國門,考察異邦。豐富的游歷經驗,不但讓孫文彪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結識了很多德高望重的人物,也讓他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并以此不斷促進自己學校的健康平穩發展。然而年輕時超負荷的工作強度使得孫文彪的身體出現了狀況,他不想因為自己影響到學校的發展,于是萌生了退休的想法。

    談到自己退休,孫文彪頓了頓,說到:“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也不可能在這崗位上干一輩子啊”。2007年,孫文彪將學校移交到滎陽市教育體育局管理,時任局長王景戰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并說道:“文彪,你把學校的吃、住、學都交給了國家,滎陽人民永遠忘不了你”。

    在辦學的初期,孫文彪前所未有的忙碌。盡管如此,但這并沒有讓他放棄收藏的愛好。他說自己會趁著出差、吃飯的間隙,去逛一下附近的古玩城,挑選幾件自己中意的東西。

    到了90年代,學校已步入正軌,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孫文彪心情舒暢,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他的收藏愛好,銅錢仍是收藏的重點,兼以其他藏品。說到這,孫文彪長嘆了一聲,他說自己曾經收藏了一個漢代的銅制護心鏡,現在存世的很少,特別珍貴,只是幾次搬家,弄得不知所蹤了。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經過十多年在收藏上的摸爬滾打,孫文彪有過“撿漏”的驚喜,也有吃虧上當的教訓,總體上對收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1996年孫文彪加入河南省收藏協會并擔任理事。在這里,孫文彪結識了不少收藏名家,通過與他們的接觸,讓他認識到收藏不是“玩古董”,不是收集“挖墳掘墓”的隨葬品,而是收藏歷史、收藏知識,具有很高專業學術層次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一門學科。
    
    1997年,孫文彪按照省收藏協會的模式籌建了全省首家縣級收藏協會——滎陽市收藏協會,并被推舉為首屆協會主席。這大大增強與提升了當地的收藏意識,并且很好的引導了廣大收藏愛好者配合政府逐步規范民間收藏品市場,促進收藏活動的健康發展。

    2000年左右,孫文彪經常到位于鄭州市淮河路上的古玩城。在這里,他認識了一些愛好鈞瓷收藏的人士,通過相互的溝通交流,孫文彪深深地被鈞瓷的魅力所吸引。從此,他便開始集中精力研究鈞瓷、收藏鈞瓷。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孫文彪藏品鈞瓷《大克鼎》(晉佩章作品)
 
     如今,孫文彪收藏的鈞瓷作品已有200余件,其中包含了如劉富安、晉佩章、任星航、孔相卿、李占偉等眾多名家的作品。僅晉佩章、劉富安的作品就占到鈞瓷總數的七成,并且這兩位大師鈞瓷作品器型的百分之八十都可以在孫文彪的藏品中見到。晉佩章的作品《大克鼎》,它采用的是晉佩章先生率先研究出的宋早期的藍色乳光釉,造型大氣端莊,釉色飽滿,釉質渾厚,并且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參展大獎。說起這件藏品,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他說要想收藏到好的鈞瓷,還得到鈞瓷的原產地——禹州去。但當時自己正忙于辦學,實在無法脫身,就托付友人去晉佩章先生的窯口“守候”,并再三囑咐一定要有耐心,要堅持。友人足足等了三天三夜,終于等到了一件特別中意的作品,那就是大克鼎。但是,這件作品實在是當時那一窯瓷器中的佼佼者,主人也不愿出手,好說歹說,最后人家才松口。再有就是劉富安的三足爐,造型簡潔而不失飽滿之態,三足釉色各異,雖由人力,宛若天工。他還說:“歷來都有‘鈞不成雙’之說,不論是古鈞瓷還是現在鈞瓷,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可以說每件都是孤品、絕品,錯過了就不會再有,這也是自己這么喜愛鈞瓷的原因之一”。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孫文彪藏品鈞瓷《三足爐》(劉富安作品) 
 
    興趣就是這么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收藏、研究鈞瓷的過程中,孫文彪深切的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抗拒的魅力,因此他的收藏范圍不再僅僅囿于鈞瓷了。每每遇到一些精美的瓷器,他都會忍不住購買下來。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文寶齋大門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文彪已收藏千余件物品,跨度從唐代到近現代,藏品涵蓋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和清涼寺汝窯等眾多窯口,以及紫砂、木雕、書畫、玉器、掐絲琺瑯等。顯然,家中實在是難以放下數量如此之大的藏品。于是在2012年,孫文彪在位于淮河路的鄭州古玩店開設了自己的店鋪。但是由于面積狹小,又于2014年6月將店鋪遷到位于商城路上的鄭州唐人街文化廣場,并起名為“文寶齋”,之所以起名為文寶齋,他講到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與自己名字中的“文”相應,二是與自己所收藏的東西相對應,文物寶貝的聚集地。

    面對如此豐富的藏品,孫文彪卻感嘆起來。他說自己剛入這行時,也是吃了不少的虧。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于是他開始積累收藏的專業知識,閱讀關于收藏的書籍、與藏友交流經驗,連走路時都會細細揣摩,而且還經常拿著藏品做仔細的研究,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他的收藏水平不斷提升。他說,搞收藏,首先自己腦子里要有東西,“看東西要準,下手也要準,收藏無捷徑,眼力是真諦”。說到這,他講了一個故事:大概是在十幾年前吧,他在古玩街地攤上轉悠,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拿著一個瓷瓶,,說是家中急需用錢,叫價不是很高。他走向前去一看,是一九六八年懷仁堂珍品陶瓷研究所制的毛瓷。此時,已經有一個人先他一步將瓶子拿在了手里,但是一直在價格上談不攏,于是那個人佯裝離開。這時候周圍已經圍了一群人,看此情景,孫文彪將瓶子拿在手里,立即按那婦女的開價買了下來。當時有人說他上當了什么之類的話,他沒有理會,結果到后來被證實這果然是真品,現在這件毛瓷已是價格不菲。他說,當初要不是自己當機立斷,這件東西很可能就會被別人買走。同時他還強調這并非適用于全部,具體情況要具體對待。對待收藏這件事要靈活,有時需要當機立斷,有時必須耐得住煎熬。

    對于現在有些急功近利的收藏市場,孫文彪有著自己明確的態度。他認為,收藏是一件修磨耐性的事情,急功近利的不能叫做收藏。收藏中,‘拾漏’的心態不可取,而且收藏要量力而行,正如‘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收藏切要戒貪、戒急、戒狂。

    時至今日,孫文彪從事收藏已有三十余年了。收藏不僅改變了他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寬度、厚度,還對其自身心境的提高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孫文彪說,工作中勞累時、生活中煩悶時,他都會與自己的那些寶貝相對而坐,似一對久而未見的好友,互訴衷腸,共話滄桑。每每這時,困頓煩悶一掃而光,大有一種“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的感覺。

    今年,孫文彪已經71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告訴我們:現在自己上了歲數,很多事情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人也不想讓他再過度操勞了,希望他能放手這些東西,好好享享清福。收藏作為他退休后的“正式”工作,縱然十分留戀,但孫文彪也不想讓家人擔心,現在,他想把自己積累的東西傳給子女,讓年輕人去發揚光大。

樹人而立 收藏而退——記河南民間收藏家孫文彪

孫文彪與兒子孫炎燃
 
    兒子孫炎燃很尊重父親的意愿,雖說自己對紫砂壺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但他表示,以后他可以將紫砂壺和父親的藏品結合起來,往一個更加專業化的角度轉變,建立一家收藏博物館,集專業交流、現場體驗、休閑交友于一體的一個綜合文化平臺。

    無論是對于瓷器的熱愛,還是對于紫砂壺的專注,這對父子對藏品的情感都體現了中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尊重。“子承父業”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期望。他們甘守一方凈土,潛心于收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闡釋著對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人物檔案】
    
    孫文彪,男,漢族,生于1943年,河南省滎陽市人,大學學歷,文寶齋主人。現為中國國民黨民革黨員,河南省經濟戰略學會理事,中國民辦高校理事,河南省民辦高校常務理事。

    曾任大隊團總支書記,公社團委副書記,鄭州電子專修學院院長、董事長,滎陽市首屆政協委員,曾受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的親切接見,其事跡曾被河南省報和河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多次被評為省內十佳校長,并被授予商業學院名譽教授。

    上世紀八十年代孫文彪開始步入收藏行列。1996年,加入河南省收藏協會并任理事;1997年,經政府批準,在他的建議下成立全省首家縣級收藏協會——滎陽市收藏協會,并被推舉為協會主席;2013年,加入河南省古玩商會并任常務理事。
    
    其青少年時期即對古董產生興趣,到后期偏向于瓷器,跨度從唐代到近現代,藏品涵蓋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和清涼寺汝窯等眾多窯口,以及紫砂、木雕、書畫、玉器、掐絲琺瑯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