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秀美山水 >> 鄭州地理 >> 瀏覽鄭州

二砂廠房:鋸齒形屋頂 超豪華德式建筑(2)

2013/11/15 9:06:20 點擊數: 【字體:

  

    建廠背景

  為啥“一五”先上砂輪廠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磨料磨具工業比較落后,全國僅有一個砂輪廠,還不能生產磨料,只能生產少量的陶瓷磨具。”現年81歲的砂輪技術高級工程師吳伍琛提起建廠初期的情況,顯得十分激動,“砂輪有啥用?嘿!它可是號稱機械工業的‘牙齒’,沒有它,大型軍工器械根本造不出來,知道槍支與大炮吧?上面的來福線(學名膛線),都是用砂輪精準制出來的!那時候國際形勢緊張,間諜都把各國擁有多少砂輪廠,砂輪產量多少進行分析評估,以此作為一個國家軍事實力強弱的參考。”

  據吳伍琛講,新中國成立后,磨料磨具工業有所發展,但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日益發展的需要。1953年,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決定興建一座大型砂輪廠,確定年產各種砂輪12000噸,請民主德國幫助設計和供應成套設備。1953年5月15日,奉機械部命令,二砂籌備處在武漢成立。中國中央中南局、機械部從江西、湖南、湖北、武漢等省市,為籌備處調配行政干部14人,技術人員25人。

  經調查,剛玉磨料的主要原料鋁礬土,在河南鞏縣一帶蘊藏豐富,1953年8月,籌備處從武漢遷至鄭州市敦睦路56號。一年后,國家計委決定把工廠建在砂輪主要原料產地附近的鄭州市。

  建廠過程

  東德專家提出書面建議2978條

  當時中國磨料磨具行業技術基礎薄弱,不具備建設大型砂輪廠的條件。二砂當時又不屬于“156項蘇聯援助項目”,便由東德援建。由于這個廠投資規模巨大,被戲稱為“第157個項目”。工廠設計方案由6個生產車間、2個輔助車間和2個動力車間組成。

  “外地人來廠里參觀,問27號廠房有多大,我們就開玩笑說,只比人民大會堂小點兒!”現年73歲的原精磨分廠廠長陳宗全,見證了二砂的籌備、建設和發展,1956年陶瓷砂輪制造車間(后被稱為27號車間)破土動工,建筑面積74376.8平方米,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單層、弧形鋸齒式屋頂,號稱二砂最大的廠房。“那方形立柱橫切面面積有1平方米,倆人拉著手都抱不住,從廠房地表到房頂大梁最少得有16米高,感覺空間特別大,氣派得很。”

  “二砂建設期間,東德先后派遣67位專家來廠里幫助援建,隨同的家屬還有48人,突然間來了這么多老外,不少好奇的人跑到廠里看稀罕。”陳宗全說,德國專家在二砂待了4年,給全廠職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那個搞基建的土建專家組組長奧古斯汀·西蒙,從1956年2月來二砂,一直工作到1960年3月才回國。這個人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一旦發現施工人員沒按設計要求干,馬上就會上前制止,并盯在現場,直到施工人員按照他們設計的圖紙全部改正后才離開。”陳宗全老人說,為了節約鋼材,西蒙和中國技術人員一起,反復試驗,試制成功了30米跨度鋼筋混凝土屋架,節約了大量鋼材。“那種敬業精神,真讓我感動!”

  據陳宗全講,德國人設計的建造方案,有的地方并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為了節約成本,機械部設計總局在不改變工藝、不降低工程結構標準和不過分影響建廠總進度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的技術條件,對國外土建及動力管理設計進行了部分修改。但這些修改,使整個工程節約了368噸鋼材、540噸水泥和300萬元資金。

  《二砂廠志》記載,二砂廠房、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最終都是按照東德標準來的。建設期間,東德專家曾提出書面建議2978條,要求十分嚴格。正是這些“苛刻”的條件,讓二砂成為當時中國砂輪行業的“龍頭老大”。

  建廠投資

  幾乎相當于5個國棉廠的總和

  “解放前,中國只有一個砂輪廠,在沈陽,名叫蘇家屯砂輪廠,是日本人建造的。解放后,被稱為中國第一砂輪廠。”76歲的退休老工人趙明勝說,二砂起初叫4057廠,后來才被機械工業部定為第二砂輪廠。老趙是1956年進入二砂9車間工作。據他回憶,當初建廠的投資額為1.5億元,幾乎相當于5個國棉廠加起來的總投資。廠區的面積有1平方公里,廠內的煙囪有64米高,屬于鄭州第一高煙囪。“那時候,煙囪就是地標,相當于現在20多層的大樓高度,來來往往的行人常站在門外看稀罕。”

  “東德人設計的二砂廠房,在當年屬于超豪華。一層建筑,沒負荷也沒震動,就要把柱子扎幾米深,讓一向節儉的職工們無法理解。”74歲的武炳菊老人,已退休了26年,提起當時建廠房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東德的專家堅持把廠房建成銅墻鐵壁,原因很簡單,因為砂輪廠在戰爭中會成為被敵方打擊的首要目標,一旦被破壞,對軍工企業的發展會帶來致命的打擊。所以,直到現在,我對那些援建的東德專家仍敬佩不已。”武炳菊說,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從戰爭廢墟中站起來的中國,似睡醒的雄獅一般,以沉寂多年的強烈渴望,掀起了建設工業化國家的浪潮。二砂就是在這個當口,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砂輪生產企業。

  (下轉C05版)(上接C04版)

  美好回憶

  這里曾是他們承載夢想的地方

  廠里玩大的孩子王成了技術能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小伙子大姑娘找對象,都先盯著這二砂,二砂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那時候,二砂被稱為‘電老虎’,因為熱電廠是專門為二砂配建的,廠里的職工到外面辦事,只要說是二砂的,對方便會熱情相待。”47歲的王鳳生,提起當年的“被尊重”,一臉愜意。

  27年前,王鳳生成了二砂的一名工人,那時候,一個車間有500多人,“冬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在車間里圍著大爐子,爐子上放著一口大鍋,每人把自己帶的菜,倒在鍋里一塊燴,那才叫大鍋飯呢!職工之間的感情相當好,同吃同勞動,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如一家人,每個人都希望把廠子建設好。”據王鳳生講,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二砂占據著鄭州工業發展的龍頭地位,廠內有職工近8000人,能成為該廠的一員,是件很自豪的事。

  “八九歲的時候,我是二砂家屬院里的孩子王,經常帶著一群小伙伴溜到廠區里玩耍。”現年49歲的趙廣慶,提起小時候的事,咧著嘴笑了。“那時候,我感覺廠區真大呀!半天都走不到頭,院內的大樹也多,我和小伙伴們在那里爬樹,掏鳥窩,夏天逮知了,或者趁人不備,鉆進車間里看稀罕。”

  趙廣慶家有6口人,父母、哥哥、弟弟、妹妹都先后成了二砂的職工。“我是20歲進二砂參加工作的,當時別提多興奮了,從小在廠區里玩耍的時候,我就特別羨慕那些穿著工作服的工人,夢想有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為廠區的一員。長大后,這些愿望終于實現了,由于工作積極,我還被廠里評為技術能手呢!”趙廣慶說,他1982年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二砂碳化硅車間工作,曾連續4年榮獲鄭州市青年突擊手稱號。

  艱苦歲月中的溫暖親情

  住在二砂社區2號院95號樓的吳富有老人,今年80歲。1958年,吳富有從部隊轉業到機械部中南辦事處工作,1967年調到二砂。老人的妻子宋淑琴今年75歲,也是二砂的職工。

  “大兒子吳躍生1978年當兵,1982年轉業到二砂;二兒子吳躍豐1962年出生,1989年當兵轉業到二砂,現在仍在電氣分廠當電工;小女兒吳躍華也在二砂工作……”吳富有老人向記者如數家珍,他不僅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二砂,還把全家人都“牽”入了這個大熔爐。

  “那時候我在廠里天天埋著頭磨砂輪,丈夫天天在外給廠里跑采購。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可丈夫每次出差,都會帶幾個雞蛋回來,讓我補補身子。我哪舍得吃呀,都蒸成雞蛋羹讓小兒子消滅掉了。由于工作性質,我們夫妻倆經常見不著面,偶爾見他在廠門口等我下班,會感動好幾天。”宋淑琴老人笑著說,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可有丈夫的體貼和懂事的孩子,再苦再累她都覺得甜。

  “那些老廠房是兩輩人辛勤創業的見證,也是中德友誼的見證,很慶幸歷經滄桑的老廠房如今沒有被拆除,能作為歷史建筑遺跡被長久地保護下來。”宋淑琴老人說,直到現在,她和老伴閑下來的時候,還經常到廠里去看看這些老廠房,就像看望曾經一起作戰多年的老戰友一樣。

  走進廠房

  領略德式建筑 感受時代變遷

  4月15日,記者來到位于華山路上的白鴿集團廠區,看到了這些頂部為鋸齒形的紅磚老廠房。走進后才發現,這些鋸齒形房頂,其實是一排通透的玻璃窗戶。

  已經退休的老工人張國強說,廠區原來是一片耕地,地面高低不平,溝溝坎坎的。建廠時,施工人員對地面進行了平整。德國人把廠房頂部設計成鋸齒狀,是為了方便車間內采光。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節能低碳。

  進入廠房,高空間,大柱距,彰顯著德式建筑的氣派。由于年代久遠,廠房的磚墻略顯暗淡,頂部的窗玻璃已碎裂多半,鐵門銹跡斑駁,漆皮脫落。記者發現,廠區內,有些廠房已經閑置,周圍生長著一人多高的雜草,走近后,草叢中便會有鳥雀鳴叫著沖天而起。落了鎖的車間大門像個落寞的老人,靜靜矗立著,仿佛在等待時機重新煥發活力……

  據《鄭州市志》記載,1992年,二砂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股份制改造,組建成立白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股本1.5億元,社會公眾股4500萬股,國家股10500萬股。1993年,“豫白鴿”股票在深圳上市流通,成為全國磨料磨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產品遠銷歐、美、日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12月股改退市后成立“白鴿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公司自創建以來,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國際同行先進水平,以不斷創新的精神,始終保持著磨料磨具行業首屈一指的地位。(□記者 李嵐 實習生 張瞧 文 首席記者 閆化莊 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1-04-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