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說佛教,不能不說塔。說塔,不能不提中國古磚塔鼻祖嵩岳寺塔。
在嵩山地區,有古塔260余處,歷經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因其數量多,跨越時間長,而被稱為中國古塔建筑史上一部最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的活歷史教科書,又有著“中國古塔博物館”的美譽。
嵩山古塔的建筑藝術也有著現實意義,目前國內第一高樓上海金茂大廈,以及在建的鄭東新區會展賓館就閃現著嵩岳寺塔的身影。
嵩山古塔群被譽為中國古塔博物館
登封市中岳景區管理局副局長袁戰森說,佛塔梵文稱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墳冢的意思,而“塔”則是中國人給它的一種很形象化的名稱。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后,遺體火化后凝結成了五彩斑斕、擊之不破的結晶物,稱作舍利子。當時有八個國家分別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傳統習俗在自己的國家建塔供養起來,佛塔隨之成為佛家弟子們頂禮膜拜的對象。而中國的佛塔史自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后就開始了。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也就是公元520年至524年期間,是嵩山歷史上建造的第一座塔,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自此之后,塔這種建筑就在嵩山地區發展起來。
“目前嵩山共有古塔260余處,歷經北魏、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多個朝代,歷史跨度近1500年,從古塔形狀上來看,嵩山古塔也千姿百態,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密檐式、樓閣式等。嵩山古塔群因其數量多,歷史跨度長、規模大,建筑藝術精湛,內容豐富,而被譽為中國古塔博物館。”袁戰森說,嵩山古塔透視出不同時期的古塔建筑特點,是研究各朝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對研究我國宗教史、美術史和科技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現存中國古塔中嵩岳寺塔是老大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塔,在全世界也不多見。”袁戰森說,嵩岳寺塔有些元素還有印度阿育王時期佛塔的特色,目前這一時期的佛塔,在印度都找不到了,許多研究印度阿育王時期佛塔的學者和專家必須要到嵩岳寺塔來。
袁戰森說,嵩岳寺古名閑居寺。公元509年,北魏宣武帝在嵩山南麓營造了雅致、堂皇的離宮。11年后,崇尚佛教的北魏孝明帝把離宮改成了寺院,并在寺內建造了嵩岳寺塔及八極殿等千余間佛殿。金元以后,嵩岳寺逐漸衰落,時至今日,主要建筑僅剩下嵩岳寺塔和建于清代的大雄寶殿。
“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袁戰森說,上世紀30年代,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來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調查筆記》中說:“后來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積寺塔等均脫胎于此……”
新中國成立后,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向中央政府開列了一份必須重點保護的文物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別標上五個圈、四個圈、三個圈……而嵩岳寺塔前赫然標上了五個圈。
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長宮嵩濤說,嵩岳寺塔用糯米汁拌黃泥做漿,小青磚壘砌,這種選材及用料在世界上是首創,也是獨創。該塔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歷經多次地震、風雨侵襲仍不傾不斜,巍然矗立。
嵩岳寺塔無塔棚、塔梯與鎖塔燒蟒傳說有關
嵩岳寺塔共有15層,高37米。
8月9日,距嵩岳寺塔還有一段距離,記者就看到了它高大挺拔、雄偉壯觀的身影。塔內沒有塔棚,也沒有塔梯,游人走進塔內,卻沒有辦法登上塔頂。
嵩岳寺塔為什么沒有塔棚和塔梯?登封市申遺指揮部檔案組副組長常松木說,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還是個謎,但和此相關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古代嵩岳寺里有個小和尚,專管清掃塔房,每到塔房打掃衛生時,兩只腳會慢慢離開地面,全身升到空中,然后又慢慢地落到地面。小和尚心里想,這是佛祖對自己的恩典。
有一天,小和尚告訴了師父。老和尚仔細觀察,發現塔棚門口有一條巨大的黑蟒。老和尚大喝一聲,黑蟒縮回了頭,小和尚“撲通”一聲落在地上。
為了除掉黑蟒,老和尚急忙鎖上塔門,命徒弟們抱來柴火,把塔棚燒了,從此以后,嵩岳寺塔里便沒有了塔棚。
常松木說:“這個傳說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但這個傳說也說明中空塔并不是中國古塔的一種建筑形式,而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塔棚毀壞而中空的。”
金茂大廈、鄭東新區會展賓館仿造嵩岳寺塔
2000年,曾在登封市文物局工作過的登封市信訪工作人員劉鐵成,在上海遠遠看到420.5米高的金茂大廈,第一眼就感覺特別“面熟”,極像嵩岳寺塔。結果,他在金茂大廈門口的展板上發現寫有這樣的文字,金茂大廈設計者美國SOM事務所曾經到過嵩岳寺考察,這座目前中國第一高樓整體結構仿照了嵩岳寺塔。
劉鐵成說:“據我了解的情況,嵩岳寺塔無意中被燒掉了塔棚、木梯后形成的空心狀態,也成為設計師們別出心裁的設計借鑒:金茂大廈第56層至塔頂層的核心筒內是一個直徑27米、陽光可透過下反光板折射進來的凈空高達142米的‘空中中庭’,環繞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風格各異的555間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廳等。而且,金茂大廈頂部寶石狀的收縮處理也借用了嵩岳寺塔頂上的須彌座和相輪、寶珠。”
在現代建筑中,仿造嵩岳寺塔并不是個例,鄭東新區會展賓館的設計也借鑒了嵩岳寺塔的建筑形式。
鄭州會展賓館位于鄭東新區CBD如意湖南側,總高度為280米,預計2009年年底建成。該項目的設計者中也有美國SOM設計事務所的身影,創作靈感來自于“嵩岳寺塔”,主樓曲線與“嵩岳寺塔”吻合,獨具一格,建成后將成為河南的標志性建筑。
少林寺為在世的素喜大師修建壽塔
袁戰森對塔林非常熟悉,大多數古塔他都能講出故事來。
他說,塔林里面的塔都可以稱做墓塔,也就是少林寺歷代高僧圓寂之后的墓地,F在看到塔的種類很多,塔的高低大小也不相同,這是因為,在塔林建塔,原則上少林寺是不動用公款的,經費來自圓寂高僧的遺產和弟子們的捐獻,所以高低大小就代表了他生前的地位高低、功德大小、弟子多寡、經濟狀況。佛教有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所以,墓塔是不能超過七級的。
進入塔林,很多游客都會發現一座7級新塔,整體比前世眾位高僧精致得多。令人驚訝的是,塔身腰部的浮雕竟赫然依次為轎車、電腦、攝像機、飛機、磁懸浮列車!一打聽,得知這是2003年修建的,釋永信的師叔、少林寺高僧素喜大師靈塔。這是200多年來,少林寺首次為活人修建的一座壽塔。
素喜大師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加入少林寺游擊隊,他和一批少林武僧的愛國情懷,為少林寺增添了另一種歷史色彩。晚報首席記者 張錫磊 晚報記者 袁建龍【原標題:獨家責任:嵩岳寺塔 千年古韻流動在摩天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