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位于鞏義市區(qū)東10公里的站街鎮(zhèn)南窯灣村的筆架山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誕生在筆架山下的窯洞里,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他的曾祖父在鞏縣任縣令時,將家遷于此。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了30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他的詩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矛盾,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詩政治性現(xiàn)實性、人民性、藝術(shù)性都很強,唐代詩人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元稹也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稱杜甫的詩是“政治詩”。所以長期以來,杜甫的詩被稱為“史詩”,杜甫也被后人尊為“詩圣”。
鞏義是詩圣的故鄉(xiāng),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詩人高尚的性情,詩人在長大后的顛沛生活之中還寫下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詩句來表達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與深情.鞏義市人民也為這片土地上誕生了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詩圣杜甫在國內(nèi)受到人們千百年來的崇敬與熱愛,在國際上同樣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在一九六二年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會上杜甫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紀(jì)念。詩人的一生憂國憂民,他的愛國精神和關(guān)懷人民的真摯感情為我們后人所推崇,而他留下的優(yōu)秀詩篇更是讓人們世代傳頌。
杜甫故里建有紀(jì)念館,陳列歷代杜詩版本和研究杜詩的論文,杜甫世系表以及“三吏”、“三別”詩意畫等。
1963年6月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
電話:
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