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探訪鄭州商城遺址 3600年城城相生

2024/11/14 19:14:31 點擊數: 【字體:

規模宏大的城市格局、高聳多重的城垣設施、氣勢雄偉的宮殿建筑、象征王權的青銅重器、只言片語的習刻卜骨、叩之有聲的原始瓷器等,無不彰顯著千年王都之風華。

在鄭州城市歷史格局的演變中,鄭州商城遺址3600年來一直處于城市中心區,城垣歷代持續利用,城址不移,文脈不斷。如今的商城遺址已與城市、人文融為一體,為鄭州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和國家中心城市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礎。

70年考古復原“最早的大邑商”

10月28日,鄭州商城遺址夕陽樓工地,考古工作持續進行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工作站站長楊樹剛告訴記者:“近年來,鄭州商城遺址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重要考古發現不斷。”

每到節假日,鄭州“城市考古體驗課堂”都會迎來大批考古體驗者。體驗課堂所在地就是鄭州商城遺址書院街墓地,這里的重要考古發現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書院街墓地距今約3400年,結構布局清晰,年代明確,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級貴族喪葬禮制的規范,是中央王朝都城內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質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凸顯諸多禮制性的制度創新。“書院街墓地兆域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規范化兆域,兆域形態較為成熟,是殷墟王陵東、西并列方形兆域的直接來源,對于中國陵園史而言,具有源頭性和開創性。”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黃富成表示,新發現也填補了鄭州商都聚落考古的空間布局空白。

填補空白的不僅僅是書院街墓地。在鄭州商城遺址長達幾十年的考古發掘中,多次發現溝渠等水利設施遺存,表明在商代早期,鄭州商城的水網體系存在著復雜的功能設計。

在新發現的部分溝渠兩側,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夯土建筑及鑄銅、制骨等手工業作坊遺跡。楊樹剛認為,大型水系兼具排水與城市區劃的功能,這些發現改寫了以往對于鄭州商城整體布局尤其是南部格局的認知,對于深入探索商代早期都城的規劃理念、功能分區等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商城遺址發現并確認于1955年,已知由內城、外郭城二重結構組成。宮殿區位于內城東北部,內外城之間分布著大量居民點、鑄銅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銅器窖藏坑、給排水設施、墓葬區、祭祀遺存等。鄭州商城的布局,體現了中國古城址布局中最常見的城郭之制,也反映了文獻中“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建城思想。鄭州商城作為商湯始居之“亳都”,城市始建于距今約3600年。甲骨文將商代晚期都邑(安陽殷墟遺址)稱作“大邑商”,鄭州商城作為商代前期商王朝都邑遺址,堪稱“最早的大邑商”。

楊樹剛介紹,鄭州商城遺址是典型的古今城摞城城址,遺址內還發現了大量的漢、唐、宋、元等歷代遺存,考古人員努力用多種方式復原被埋在地下的古代城市的平面規劃和布局。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陳列展覽的最后列出了鄭州商城遺址考古的未解之謎:王陵在哪里?早商有沒有大量的甲骨文?

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相信謎底會一步步揭開。

“城中園,園中城”格局初步形成

11月8日,剛吃過早飯,鄭州市民楊逸菲就趕往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

博物院內,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從莊嚴肅穆的商湯王像和氣勢磅礴的大型商頌浮雕,到復原展廳的400平方米的大型實景沙盤,再到主題展廳里陳列的鄭州商城出土的陶器、青銅器、玉器等文物,都讓觀眾沉浸在厚重的商文化之中。“古樸莊重的青銅器、復原的古城垣剖面都太讓人震撼了。”楊逸菲直呼“過癮”,當場表示要“二刷”。

作為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展示項目,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于2022年7月正式開放。如今,鄭州商城遺址已經形成“城中園,園中城”的格局。

“鄭州商城遺址因其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自發現之初就受到各級政府和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從被動保護到主動保護,再到整體保護,從未間斷。”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院長郭磊說。

1984年鄭州市成立了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所,開啟有序保護的篇章。后來,又提出“三景一線”文物景區的初步構想,建成了節點城垣遺址綠化帶,并籌建商都文化廣場。2000年,《鄭州商代遺址保護管理規定》發布,保護進入新階段,地方專項法規為遺址保護保駕護航。2004年開始,商都遺址進入全面保護時代。

“近年來,鄭州市全力推進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2022年年底入列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23年,被正式授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稱號。至此,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入又一個保護利用新階段。”郭磊說。

漫步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千年城垣下拍照打卡,還有老年人在這里鍛煉身體,年輕人在這里露營……鄭州市民張碩說:“我經常來這里散步,休閑的同時還能了解城市文脈。”

如今,鄭州商城遺址已與城市、人文融為一體,做到了遺址有尊嚴、環境有風光、民眾有歸屬、公園有文化。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及其博物院作為講述商文化的主題空間,是城市文化新地標,被譽為“城市文化會客廳”,年接待游客量100余萬人次,全年舉辦各類活動200多場次。

10月22日,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發布了“亳樂研學”產品,市民和游客可以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和遺址核心區上研學課。“我們舉辦形式多樣的展覽、講壇沙龍、研學活動,讓鄭州商城遺址發揮了文化打底、保護奠基、展示出彩、惠及于民的綜合社會效益。”郭磊說。

下一步,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將繼續圍繞科研、教育、游憩三大核心功能,開展更多工作,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鄭州商城遺址正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

鄭州商城遺址文物“顯眼包”

鄭州商城遺址發現三處青銅窖藏坑,均位于商城內城墻附近,共出土各類青銅器28件,其中青銅方鼎就有8件。1974年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杜嶺方鼎可以作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做工精湛、雄渾大氣、古樸凝重、莊重威嚴,也最能體現商代王城的都城地位。(文字整理/張體義)

講好大遺址保護的河南故事

評論員 悅連城

在河南,關于歷史與文明的故事,真是講也講不完。

日前,商丘市舉行首都師范大學永城考古實習基地揭牌儀式。實習基地的“主陣地”,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城王莊遺址。近年來,永城王莊遺址考古發掘研究保護工作碩果累累、聲名遠播,成功入選“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前段時間,永城王莊遺址還在互聯網上火了一把——考古工作者在這里發現了一座距今約5000年的大墓,象牙飾品紋飾繁復,石圭、玉鉞禮制周嚴……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這座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時期提供全新樣本。

祖先留下的寶藏,是河南人喊“中”的資本。永城王莊遺址,是老家河南“低調厚重有內涵”的又一例證。但穿越千年的,又不止這座遺址。從重瓣花朵、滿天星斗到多元一體,黃河水滋養下的中原大地兼收并蓄,千年文脈從未斷絕,可謂“縱橫皆為歲月,左右皆是春秋”。

來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聽一曲國風演奏。二胡婉轉悠揚、揚琴清脆叮咚,還有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琵琶……漢代以來,西域胡樂涌入中原,悠揚婉轉的橫笛,空靈柔潤的箜篌,都成為中原常見的樂器。據歷史學家研究,一些古代樂器在起源地已經失傳,卻在中原大地扎下了根,成為中華音樂文化瑰寶。

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共赴一場文字之約。隸書法度森嚴、草書行云流水、楷書橫平豎直、行書飄逸俊秀……從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字歷經數千年發展,演其形而不易其神,兼收并蓄又一脈同宗,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成為連接中華兒女血脈的精神紐帶。

河南地處九州之中,古往今來,始終扮演著大熔爐的角色。千百年來,這里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族群,文明從這里出發又在這里交匯,在這片土地上演進、變化,織就絢麗繁茂的文明錦繡。從“宅茲中國”到“何以中國”,一個日新月異的河南,有底氣、有實力向世界發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邀約。

一部河南史,半部華夏冊。文明軸線不斷向歷史深處延展,文化基石日益堅實、民族自豪感與日俱增,在這里,我們觸摸到的、感知到的,是一個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河南。

行走河南,文明之源可探可賞。充分發揮文化資源根脈優勢,更好揭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創新做好宣傳推介,策劃推出專題式宣傳報道,擦亮“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強文物安全管理,細化完善防護措施,堅決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化靜為動、點“古”成金,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定能為河南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動能。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