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在鄭州服務行業中,就有賣大碗茶這一行,它也在社會市井三百六十行之中。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末民初時,鄭州各行各業按其特點分為:首飾、鐵貨、鞋帽、錢行、當商、京貨、雜貨、鹽商、蒸作、布匹、綢緞、南貨、瓜子、轉運、煤炭、醬菜、藥材、估衣、花行、絲行、洗染、雜糧、煙酒、煤油、飯店、照相、旅館、禽蛋、屠宰行等。其中直接為市民生活服務的有20多個行業,賣大碗茶的屬于蒸作行。
鐵路通車后,鄭州辟為商埠,幾條商業街衢、火車站附近尤以茶社居多,可見當時鄭州賣大碗茶的人是很多的。
到了民國年間,茶攤、茶社、茶棚、茶館就更多了,家家茶客濟濟,“請坐、看茶”,“三碗花茶,一碗清茶”,茶碗嘩嘩聲不絕于耳。沒點關系隨意想賣大碗茶是不行的。當時喝茶有包桌的,也有兩三個人湊熱鬧品茗閑坐休息的,客人來晚了還排不上座,有的茶棚還增加了說書、唱戲,茶客邊喝茶邊聽戲,以增雅趣。賣大碗茶的生意就是如此興旺。抗日戰爭勝利后,鄭州市場上出現了相對的穩定,來鄭做生意的以及往返旅客與日俱增,長途跋涉者,在沒有飲料的年代里,誰不想歇腳解渴,喝上一碗清香可口的“大碗茶”,解渴又消乏呢?
解放后,大街小巷擺攤設點賣大碗茶的還很多。隨著社會發展,礦泉水、純凈水等飲料的上市,如今賣大碗茶的幾乎看不到了,但許多老鄭州人還很懷念經濟實惠又解渴的大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