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老鄭州過年的酒規坑女婿
2013/3/21 11:13: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從上世紀40年代初筆者記事的時候起,鄭州就有“無酒不成席、無酒不熱鬧”之說,過大年時更是如此。不過熱鬧得有點兒過度,非撂倒幾個人才肯罷休。
過年時,親朋好友相聚,三杯兩盞美酒不僅能活躍節日氣氛,還能交流思想,增強感情。可鄭州人不但豪飲,而且有酒規:凡入席者,不管會飲不會飲,也不管酒量大小,每人先飲三杯,之后便是輪流過關。劃拳,吆三喝四地大喊大叫,輸酒者每飲一杯,要杯底朝天亮杯一次,滴下一滴罰酒三杯。若輸酒者不愿喝,就會有人按住硬往嘴里灌。劃拳就得分個高低、見個輸贏,一方醉了或雙方都醉方可罷休,醉者丑態百出,惹得眾人哄堂大笑。
過年時喝酒,老鄭州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大年初二新媳婦回娘家、新女婿“走丈人”時,要找幾個能喝的陪酒人,目的是把新女婿“打發得勁兒”。記得堂姐剛出嫁那年的大年初二,堂姐的丈夫到我家喝得爛醉如泥,一出屋門就躺在院子里,嘔出的酒菜混合物,地上、衣服上、臉上都是,氣味難聞。一只花狗走來,先吃了地上的臟物,又舔到身上、臉上,最后舔到嘴里。堂姐夫吞吞吐吐地說:“我不吃面葉兒,我不吃面葉兒……”眾人哄笑,從此,堂姐夫落了個“不吃面葉兒”的外號。我結婚那年,非常害怕大年初二去“走丈人”。但是怕去也得去,鄭州這地方興的就是這風俗。我的酒量本來就小,一關下來,非醉成泥不中。關鍵時刻,丈母娘開腔了:“女婿是剛畢業的學生,不會喝酒。來,我替女婿喝,要灌往我嘴里灌,喝醉了,你們就老得意!”丈母娘的一番話,還真的給我解了圍。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鄭州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鄭州的酒規變化不大,尤其是郊區農村。希望鄭州的酒規也能與時俱進,有個較大的革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旅游(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