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浩然在教村里的孩子們學習皮影戲技法
在滑縣,提起皮影戲這門民間傳統藝術,人們就會想到老店鎮耿范村。而讓皮影戲這門傳統藝術遠近聞名的是該村的民間藝人老黃。老黃名叫黃浩然,今年67歲,是耿范村皮影戲的唯一傳承人。他13歲開始學習皮影戲,至今已有54年。
老黃小時候,村里隔三差五就會演上幾場皮影戲,每次演出,他都是早早搬著板凳,規規矩矩地坐在臺前,聚精會神地看著幕布上那些活靈活現的皮影人物。有時候他會跑到幕布后面,全神貫注地看老藝人手里精彩動人的皮影表演,聽他們優美的唱腔。就這樣,他懷著一顆好奇的心闖進了皮影藝術世界。
回到家里,黃浩然開始琢磨起皮影戲來。沒有皮影,黃浩然就根據皮影戲里的人物形象,用硬紙板當材料學著剪起了皮影。沒有幕布,他就找一塊破舊白布來代替。沒有影燈,他就點起蠟燭當影燈。童年時的好奇心讓黃浩然和皮影戲結下了不解之緣。
13歲那年,黃浩然在臺下看皮影戲表演,由于一個師傅臨時有事湊不夠人手,其他人選技藝又都達不到皮影戲的要求,大家便推薦黃浩然來演,就這樣硬是把他推上了舞臺,從此黃浩然正式開始了他的皮影人生。
隨著舞臺演出經驗的豐富,黃浩然的皮影技藝越來越精湛。1997年夏天,黃浩然到滑縣棗村鄉演皮影戲。聽說黃浩然要來,天還沒黑,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便像趕集一樣,騎著自行車、摩托車,早早來到臺前。房頂上、柴堆上的年輕人,墻頭上、大樹上的孩子們,坐著的、站著的老人們,騎在父親肩膀上的小孩,抱著孩子的婦女,把舞臺圍得嚴嚴實實。演出開始不久,便下起了雨,但臺下的觀眾好像什么也沒有發生一樣,依然緊緊盯著臺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為了形象地表現劇中人物的特點,黃浩然在幕布后面雙手拿著皮影,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提一甩,一動一靜,時而跺腳,時而長吼,把每一個動作、聲音都融入人物中去,好像自己就是幕布上的角色。演出結束的時候已是深夜了,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停了,臺下的觀眾嚷著讓他再演一段。演出結束后,黃浩然滿身是汗,全身酸痛。
古老而油光的木架,雪白的幕布,恍惚而溫暖的紅色光影,激越的鼓樂聲中抑揚頓挫的唱腔,一根根細滑的木棍舞弄著一個個小小的皮影蹦蹦跳跳。一晃多少年過去了,黃浩然自己也記不清去過多少地方,演出了多少場次。從《三打白骨精》到《狀元祭塔》,從《鍘趙王》到《武松打虎》,黃浩然大大小小演出了500多個人物角色。從這村到那村,從這鄉到那鄉,長垣、浚縣、濮陽等許多地方都留下了老黃皮影演藝的足跡。
近年,老黃利用村里的文化廣場,搭起了皮影舞臺,在農閑時節為群眾表演。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只要一有演出,就被圍得嚴嚴實實,擠得水泄不通。掌聲、歡笑聲、喝彩聲,聲聲不斷。
如今的老黃已經67歲了,戴著老花鏡,滿頭銀發。當年和他一起演出的皮影藝人們都已相繼過世,按理說他應該好好享享清福,但他對皮影藝術的追求仍癡心不改,時時想著怎樣將皮影戲這門藝術做得更精更深。看著木箱里一件件油亮的皮影作品,老黃說:“和皮影戲打了這么多年交道,這輩子我是放不下了。”今年暑假,老黃開始手把手地教村里的孩子們學習皮影戲技法,讓皮影戲這門民間傳統藝術得到傳承和發揚。【原標題:黃浩然的皮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