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春節,沁陽市紫陵鎮宋寨村懷梆劇團的演員們就又開始忙著走村串鄉演戲了。
懷梆是河南省古老的稀有地方劇種,發源于明朝懷慶府一帶,亦稱“懷慶梆子”、“老懷梆”,形成于明洪武永樂年間,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唱腔、道白、伴奏、身段和特技表演等均具有粗獷、奔放、豪邁、激越的特點。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宋寨村懷梆劇團成立了。當時,村民們兌錢、兌糧做經費,戲迷們自己上山砍木材制作道具。四五十名演員、樂隊隊員、劇務成員都是清一色的農民,他們農忙務農,農閑唱戲。60多年來,演員們換了一茬又一茬,懷梆戲一直縈繞在村民們的生活中,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能吼上幾句。劇團中,有許多夫妻、母女、叔侄關系的演員。
現在,除了逢年過節在本村演出外,演員們每年都要到周邊的鄉村演出幾十場。盡管演一場戲每人僅有10元錢的補助,盡管演出條件很艱苦、環境很差,但演員們誰也沒有抱怨過,對懷梆的共同熱愛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激情和快樂。
宋寨村懷梆劇團能發展到今天,得益于村兩委會的有力支持,該村專門騰出房子作為劇團的排演廳,還建起了演出舞臺。去年春天,該村還成功舉辦了為期四天的“首屆鄉村懷梆藝術節”,吸引了周邊縣市9家農村懷梆劇團參加展演。近年來,該村每年都要出資1萬余元,為劇團更新服裝、道具等。目前,村兩委會6名干部中,有5名在劇團中擔任角色。村黨支部書記陳典義雖不在劇團,但也是個老戲迷,他曾經一次拿出9萬元,為劇團購置了包括造雪機、布景在內的一大批服裝、道具。
宋寨懷梆戲,一唱六十年,不僅活躍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使這個古老的藝術奇葩得到了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懷梆劇種第五代傳人趙玉清老人夸贊說:“這個劇團唱的懷梆戲正宗、古老、原味,現在非常難得!”【原標題:宋寨“老懷梆” 一唱六十年】